小樂的生存之道since 2012-04-27
本部落格為作者自行投資與觀察之紀錄,讀者閱讀文章應審慎評估投資之風險,本人不負任何讀者自行投資行為之虧損責任,特此聲明!所引文章內容若有侵權或冒犯之處,請告知版主刪除!

目前分類:小樂之存股心法 (6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剛看了奇摩財經專欄的一篇文章,題目是:賺錢是一種習慣(點擊連結原文網址)。作者提到的概念有部份源自於《我們為什麼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一書。這本書事實上我也買來看過了,書中探討習慣的形成,以及如何形塑或改變我們固著的習慣,書中並舉出許多實例(包含成功企業組織的好習慣或社會上的習慣),相當能詮釋習慣對於我們的影響!

    在投資的領域裡,習慣也往往左右著我們的投資績效。專欄作者蔡明芳先生提到:「事實上投資市場也一樣,賠錢的人都有他各自的理由:朋友爆錯明牌、沒做功課、賠錢時很想加碼…等。而對於贏錢的人來說,雖然策略各自不同,但大抵來說就是設定進出場的條件、條件吻合後執行、確實的出場,整體看來模式相近,說之為一種習慣也不為過。」贏家與輸家之別,就在於良好投資習慣的建立!雖然投資的方法有許多(如價值投資法、趨勢投資法、波浪理論),但若不能從中形成一套投資的慣性迴路,即使僥倖在幾次的投資買賣中賺了錢,終不能行之久遠!投資要求的並不是短期的績效,而是可長可久的獲利模式!

    因此,投資人必須思考自己的投資模式是否形成了慣性的思維?而這種思惟對於投資是有利,還是有弊?是勝多敗少,還是勝少敗多?如果投資的模式是有效的(我指的非短期的績效),那就該更堅定地貫徹執行,而無懼於市場的波動。如果投資的慣性模式有問題,那就該加以檢討,重新形成及培養投資的迴路才好!

    投資市場上,任何投資法則都有可能獲利,但困難之處就在於獲利的模式如何持續!誠如蔡明芳先生所言:「想賺錢的人,除了一套賺錢的技術外,更應該有一套賺錢的習慣阿。」

    請找出適合自己的賺錢習慣,並堅持下去!

 

相關連結

阿水先生幸福交流站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購書連結: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llenlinp/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60033

工商時間

小樂倉儲股理財寶購買頁面

http://www.cmoney.tw/app/ItemContent.aspx?id=1441&aaid=123

文章標籤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沒有具體的選股原則

2.專挑股票下跌的時候買進股票

3.利用逢低攤平的方式繼續買進

4.喜歡買進低價股

5.抱著投機心態進行股票投資,期待一夜致富

6.以小道消息、內線、市場內耳語或投顧老師的建議來作為股票交易的依據

7.買進高配股的二流股票

8.買進有熟人認識或是自己熟悉的上市企業股票

9.盲從相信也盲從拒絕出現在眼前的投資建議

10.害怕買進股價創新高的股票

11.緊抱那些虧損不大而且自認虧損程度還在可接受範圍內的股票

12.堅守賺少賠多的原則

13.過度在意稅金與手續費的支出

14.以為選擇權交易才是致富的捷徑

15.剛入門的投資人喜歡以限價單委託來操作

16.面對買賣的時間點不知如何下決定

17.無法客觀判斷個股

18.交易受到無關緊要訊息的影響(如股票分割或增加配股、媒體報導或投顧業者的推薦股)

以上內容摘引自歐尼爾成長型股票投資課(漫畫版)

歐尼爾成長型股票投資課(漫畫版)

購書連結: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llenlinp/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65722

 

工商時間

 

小樂倉儲股理財寶購買頁面

 

 

http://www.cmoney.tw/app/ItemContent.aspx?id=1441&aaid=123

 

文章標籤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唐太宗~(唐‧吳兢《貞觀政要》〈任賢〉)

    上面這段話,相信很多人聽過,但在投資上要能真正能做到「以古為鏡」的人,恐怕少之又少。因為人類的本能上習慣於忘掉痛苦或自己不喜歡的事,面對當前的情境,多數投資人往往依循著當下的恐懼或貪婪的「感覺」來進行投資決策,卻忽略歷史的存在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類似情境的挑戰時,不再犯錯!知名財經作家肯恩•費雪在其新作中也認為「歷史是個威力強大的實驗室」,投資人以為「這次不同」的思維時,歷史則告訴我們「這次沒有不同」。事後也證明,歷史是對的。

    許多市場上言之鑿鑿的說法,其實從歷史的角度來檢視,都是錯誤的!因為投資人不懂得向歷史來取經,經常忘記歷史帶來的經驗或教訓,結果又陷入一樣的錯誤之中。肯恩•費雪藉由投資人經常忘記或忽略的歷史事實,來指出一些令人恐懼的言論,只不過是空中樓閣罷了!例如對於二次衰退的恐懼、國家債務的恐懼、長期空頭市場的恐懼、市場波動的恐懼、偏好特定類型股票的投資錯誤、政治因素對於市場的影響……。從歷史的角度而言,這些在當時令人恐慌的言論,根本就不值一哂!

    當然投資人也不要認為歷史可以作為預測未來的一個獲利方程式,這也是錯誤的。肯恩費雪提醒我們:「要把市場歷史當成實驗室來檢驗你的假設。」也就是說要透由歷史檢視當前的投資情境,而不要尋求直覺或市場上洶湧不斷的言論。正如孔子所言:「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論語‧衛靈公》。培養檢視資訊並回顧歷史經驗的能力,這是每一位投資人該具備的,與大家共勉。

 肯恩費雪 教你看懂投資市場:這次沒有不一樣, 不犯相同錯誤才能獲利!

購書連結: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llenlinp/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69197

 

工商時間

 

小樂倉儲股理財寶購買頁面

 

 

http://www.cmoney.tw/app/ItemContent.aspx?id=1441&aaid=123

 

文章標籤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票市場上有許多投資門派,也都各有擁護者,甚至於投資人該持有多少股票的檔數,也是看法分歧。有人認為應集中火力,投資在少數具有成長潛力的股票,這樣才能獲取最大利益(在此姑且稱之為方法A)。也有人認為股票市場難以捉摸,產業變化迅速,不應只單單押注在少數幾家公司,要考慮個股可能的風險因素,而要分散投資在許多不同的公司及產業上(在此姑且稱之為方法B)。

    其實這些看法沒有誰對誰錯,有人可以從方法A賺到錢,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可以找出有成長潛力且能長抱的股票。極端的例子如美國一位葛洛納女士,她任職於美國亞培公司(美股代號:ABT),並於1935年以每股60元認購3股,此後她將公司每次所發的股利再投入買股,期間並參與了股票四次的分割,經過75年的存股,原有的3股累積成12萬9353股,以今日的價值計算高達841萬5706美元(相當於新台幣2億5千萬元)!很驚人,不是嗎?但市場上為什麼不像葛洛納女士這麼做呢?只要存一檔股票,就可以創造如此驚人的績效?很簡單,因為這種方式違反人性!

    首先,人們會想:我怎麼知道一家公司75年後還存在並能持續獲利的?(據美國《財富》雜誌​​報導,美國大約62%的企業壽命不超過5年,只有2%的企業存活達到50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國公司平均壽命為10-12年;世界500強企業平均壽命為40-42年,1000強企業平均壽命為30年。)再來人們又想:就算75年後公司還存在,我早就不知道還在不在這世上了!即使到那時我還活著,就算擁有金山銀山,還能夠享受得到嗎?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我想許多投資人的想法是:「發財要趁早!最好能靠著飆股一夕致富!要我死抱著一支股票,那不是很蠢嗎?」所以方法A難的地方在於:

1.找到可以抱到地老天荒的企業股票

2.紀律投入買股,不間斷、不賣出

3.抗拒人性騎驢找馬的心態

   至於方法B,許多人或許會想到投資共同基金或者指數型股票基金。尤其是後者乃在持有市場上一籃子股票,希望貼近大盤的績效。因此指數化投資的目的不在於超越大盤績效,只求與大盤相若的報酬率,並在大盤下跌時可以少賠一些。可是我們知道,股票市場是瞬息萬變的,絕無可能「長期」依我們的想法而漲跌(即使有也是恰好矇上的!當然我承認「短期」有人可以猜對!但不可能永遠正確!)。漲時可能力道兇猛,跌時亦可能一瀉千里!運用指數化投資同樣需要貫徹抱股的信念,跌時買,漲時忍住不賣,才真有可能貼近市場報酬!市場的波動不會是平緩的曲線,歷史告訴我們市場經常是S型的來來回回波動,但又有幾人在面臨劇烈波動時,能夠氣定神閒,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這種違反人性的心理歷程,的確是投資人需要花費心力去克服的。

   我說獨沽一味也好;多頭馬車也罷!如何在股票市場勝出,唯有了解人類心理的局限並突破之,才有機會吶!你問我要如何選擇?套句莊子的話:「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莊子•山木篇)

 

工商時間

 

小樂倉儲股理財寶購買頁面

 

 

http://www.cmoney.tw/app/ItemContent.aspx?id=1441&aaid=123

 

文章標籤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兩天讀到到友站股魚網的一篇文章:投資股市?不,多數人只是為了刺激感,當中提到短線頻繁的交易對於投資人的影響以及投資與賭博(作者舉德州撲克牌為例)的關係。股魚有一段話寫道:「仔細想想,也許股市對多數人而言,只是一個為平凡生活注入刺激感的遊戲場。既然要進遊樂場,那付出一點門票與遊戲機費用也是理所當然的,不是嗎?」就這一段話來說,我不認為多數人為的是增加生活的刺激感才投入股市!
    我以為大多數投入股市的人,目的還是在於「獲利」,或者為了提升生活品質、為了往後的退休生活,於是投入股海之中,希望能藉此達到目的。只是在投資股市的過程中,誠如股魚所言,許多人的確常以賭博的心態為之。
    正如我們玩牌時要去猜測對手可能拿什麼牌一樣,短線投資人(嚴格的說是投機者)關注的是股市每天的漲跌,個股的消息面對於股價的影響,籌碼面對於趨勢的變化。他們認為自己有辦法選出最會飆的股票,有能力看出股市的趨勢,有信心買高賣更高!尤其在市場行情一片看好時,短線投機者更敢於做槓桿的操作來和市場下注!
    用個比喻:某期樂透上看10億元,許多人紛紛摩拳擦掌,認為自己就是那位樂透億萬得主的幸運兒,於是有人包牌,有人集資,有人求神問卜,但在開獎過後,絕大多數人手中的樂透彩券不過是廢紙一張!這是否跟短線投機者的行為很像呢?
    好在,股市與樂透與賭博並不全然相同,至少你可以選擇不同的投資心態來面對市場。對於股票市場的趨勢以及個股的漲跌,絕大多數的學者專家都無法預測正確(嚴格地說甚至連50%的準確率都不到!),但我們仍能經由衡量一個公司的獲利表現、財務狀況、經營團隊,來推估其投資價值(注意是推估,當中仍存有風險在,但這樣的風險遠比天馬行空地猜測行情、追逐利多利空消息來得真切。)。價值投資者告訴我們:股價是經常變動的,但企業的價值卻不是隨時在變!掌握住了企業的真正價值所在,我們又何必擔憂明天的下跌?
   以賭博或樂透的心態面對股市,這終究是一場零和遊戲,贏家只能是市場上極其少數的人,即所謂的「勝者全拿」!以企業經營的思維來看待一家公司的價值,耐心長抱幾家好公司的股票,則分享的是企業經營的美好果實。與大家共勉!

 

工商時間

 

小樂倉儲股理財寶購買頁面

 

 

http://www.cmoney.tw/app/ItemContent.aspx?id=1441&aaid=123

 

文章標籤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許多專業投資人或大師喜歡用一些代號或數字來代表時其選股法則,例如著名《投資人商務日報》創辦人William J. O’Neil的CAN SLIMTM系統,以及之前介紹過的543選股法、BMW質化偵查術及TROC量化分析術…等。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我簡化的PNF投資評估法:所謂PNF其實指的是對於一家公司的過去(past)、現在(now)、未來(future)的三個面向加以分析觀察。

過去(past):

觀察公司是否具備多年(5年以上)穩定的財務及獲利狀況?

是否追求股東利益的極大化?

(穩定配息/不任意增資發債/較高的ROE)

現在(now):

營運及獲利是否穩定向上?

股價目前位階如何?是否被低估或高估了?

(觀察指摽:歷史本益比/同業本益比/股價淨值比)

未來(future):

公司所在產業是否有成長空間?

公司團隊是否擬定可行的發展規劃?

公司是否持續具備護城河優勢?

以上個人一點心得淺見,請大家不吝批評指教!

工商時間

小樂倉儲股理財寶購買頁面

http://www.cmoney.tw/app/ItemContent.aspx?id=1441&aaid=123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人將價值投資與長期投資直接畫上等號,事實上不然。價值投資是投資策略的其中一種,由Benjamin Graham和David Dodd所提出。和價值投資法所對應的是趨勢投資法。其重點是透過基本分析中的概念,例如高股息收益率、低市盈率和低股價/帳面比率,去尋找並投資於一些股價被低估了的股票。用巴菲特說:「以40美分的價格買進1美元錢的東西」就是價值投資的概念。以日常生活來說,就是我們趁著商場貨品舉行折扣特賣時買進。

    在投資上,我們用較便宜的價格買進具價值的公司股票,等待其價格回到其應有之價值(甚至超過其內在價值)後,就可將其賣出。當然在等待股票價格回升或超越其內在價值的期間,可能是一兩個月,也可能是一、兩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但只要股票價格仍低於其價值,我們就繼續持有,除非企業的價值產生變化或對於公司的前景產生疑慮,才需要賣出。所以用價值投資法所選取的企業如果股價長期低於其實際價值,那我們持有的時間也會跟著拉長,在等待其價格回復到合理價值的時間,我們賺取的是公司分享給股東的經營成果-發放股利。

    我們並不是為了長期投資而去持有一檔股票,而是我們預期該檔股票有回升到其內在價值的動能,或是持續獲利發放股利的穩定性而投資。沒有獲利及成長價值的公司,我們一刻也不須持有。相反的,獲利持續向上而被低估的好公司,我們也要有持股十年以上的準備。

    以下摘錄Smart密技系列股市提款21招以及Smart密技系列散戶提款機中有關於價值投資術的兩段文章作結:

    Albert強調價值投資並不是長期投資,但是時間愈久、威力愈大。

    價值投資不是不賣股票,賣股只有3原則:壞了、貴了、換更好的。最害怕的是便宜價不斷下滑,因為這代表獲利不能維持,更有可能是公司或產業發生結構性的重大變化,如果是這樣,那就必須賣掉持股,或者根本不該買這類公司的股票。

    買錯股票是很難補救的,所以絕對要堅守紀律,就算不小心買錯了,但由於是在便宜價下購買的,及早處理,損傷也不會的。

    此外,適度的分散持股也是件好事,就算有一檔股票下跌得很嚴重,其他只要稍微漲起來,便能夠讓你的投資組合維持正報酬。(Smart密技系列股市提款21招)

………………………………………………………………………………………

   因為「市場資金永遠都是用基本分析,去賺取最理想的報酬」,所謂長期投資不是指盲目的、不顧代價的去擁抱所謂的「好公司」。2007年11月,巴菲特選擇在港幣5至7元時賣出大陸的中國石油,就是最好的例子。

  「金融海嘯前,沒有人認為雷曼有一天會倒!」王雅媛說。同樣的,2008年以前,香港市場認為能讓企業賺大錢的「股票累計期權」(accumulator),在2008年卻讓包括中信泰富在內的眾多上市公司爆發鉅額虧損。

    有了金融海嘯的經驗,王雅媛認為,做股票一定要拋棄對於所謂長期投資的成見,選擇「中期持有」才是最好的投資方式。因為長期投資是有限制的,公司到底隱藏著什麼風險,誰也不知道,所以「不能買了股票就把它放到床底下,要時時觀察基本因素的變化。」她說。

   因此,按照她的想法,時間既然是投資最大的敵人,又是最好的朋友,那麼,要賺錢不但要買對公司、買對價位,還得挑對時間賣出,如此投資才會精彩!(Smart密技系列散戶提款機)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的時候就很喜歡釣魚,每到週末或放暑假,在地裏挖些蚯蚓,準備點乾糧(一壺水加2個饅頭),拿著自做的小魚竿,翻山越嶺,找個水庫或河流小溪什麼的就可以施釣了;釣魚的愛好一直伴隨我到現在,不過時過境遷,現在釣魚跟以前大不相同了:又硬又輕的碳纖維釣竿代替了以前自做的竹子釣竿,精美包裝的商品餌料替代了原始的蚯蚓,車輪子代替了以前的兩條腿;因為時代變了,社會向前發展了,想到了我們的A股若干年以後會是什麼樣子呢?但要相信任何力量都不可能阻止社會向前發展的趨勢;呵,太大太深的道理本人不談也不明白,就說說“釣魚”和“炒股”有很多有趣的相同點;希望能通過釣魚積累的經驗,給做股票的朋友一點啟發:
  (一)相同點一:釣魚首先要找個要有水的地方,比如水庫,而且水裏還要有魚,我們的A股市場就好比水庫,各種板塊的股票就好比水庫裏的各種魚,鯉魚、鰱魚、草魚、鯽魚等多種魚;
  (二) 相同點二:釣魚之前要準備好必要的工具,從釣杆,魚線,魚標,魚護,等等;那我們做股票也需準備必要的條件:證券公司開戶,股東卡交易卡銀行卡等等;
  (三) 相同點三:準備去釣魚首先要檢查好需要帶的東西,重要的是想要釣什麼魚種,要準備什麼樣的餌料,還要防止天氣的變化,如果天氣不好下起雨來了,別忘記了還要帶傘等;我們入市前同樣要做出周密的計畫;入市點位的確定,進入是分批還是全倉,到什麼點位出(止贏止虧),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情況,我們該如何應變等等,也是我們平時說的“股票操作計畫”;
  (四) 相同點四: “春釣灘,夏釣潭。秋釣陰,冬釣陽” “釣位選不好,等於瞎胡鬧”。它說的是釣魚人要根據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而要選擇不同的釣點,這樣獲魚的概率就要大的多;回到我們的股市,也何嘗不是這樣呢,春夏秋東四季的迴圈,就好比我們的經濟從“復蘇、過熱、滯漲與衰退”也是四個不同迴圈,那麼我們選擇股票就有了方向性了,針對現在經濟還處在衰退末期,那就要選擇一些非週期性的股票,比如藥類、消費類等;經濟一但復蘇,那就要選擇另類股票了,比如工程,機械水泥等等;所以我們選擇股票的時候就不要站錯隊了;小結:“根據經濟形勢選擇板塊”
  (五) 相同點五:“早釣魚,晚釣蝦,中午釣個大王八”它說的是釣魚人對時間的把握情況,早晚都可以釣魚,到了中午就很難到釣魚了,我們A股市市場,也可以分出三個時段:牛市、熊市和震盪市,根據釣魚的經驗,牛市持股,熊市持幣,震盪市也還可以搞點小魚小蝦吃,熊市就應以空倉為好了,一天的早、中、晚大家都知道,可市場的牛、熊、震盪如何區分呢?我的理解是以20日均線(紅線即生命線)為主,滬指在它上就做個股,否則空倉等待;小結:“波段為王”
  (六) 相同點六:“寧釣日落後,不釣雷雨前”釣魚人出門前總習慣看看天氣情況,尤其是烏雲密佈,打雷下雨的天氣是相當危險的,不但魚釣不到,還有可能危及生命的安全,這個時候最好在家裏呆著,哪兒都不去,股市也是一樣的,鋪天蓋地的消息,電視媒體上的股評家,道聼塗説的小道消息,比如聽說某某股重組有優質資產注入、甚至發現了金礦等等,這個時候需要是冷靜,管住自己的手,不能道聼塗説盲目入市,即便是真實的利好消息,也要靜觀其變,熊市里出利好消息多數情況是你進他(主力)出;小結:“管住自己的手,不能亂動!!!”
  (七) 相同點七:“刨樹要刨根,拿魚要拿頭。”指的是釣到魚後,取魚的時候要首先抓住它的頭部,這樣才能拿的穩,不至於煮熟的鴨子又讓它跑了;我們做股票也一樣,要做就做龍頭股,抓住了板塊的龍頭股,不要輕易放手,因為有資金在關注,對我們散戶來說較安全,“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小結;“要做就做強勢股”
  (八) 相同點八:“夏天釣魚魚找食,冬天釣魚食找魚”說的是夏天好釣魚,隨便拋一杆,拉上來就是魚,而到了冬天呢,不要說難找魚了,即便是找到了,你把食放到它的嘴巴裏,它都懶的吃,股票牛市好比釣魚的夏天,一買一個准,熊市就好比釣魚的冬天了,在2000只股票裏,拿著放大鏡,扒來扒去,選來選去,一買一個套;釣魚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年中只做那麼1-2個潑段;小結:“無論牛市熊市不能滿倉”
  (九) 相同點九:“鳥有鳥道,魚有魚道;找准魚道,連連上釣”水底的東西我們在岸上是看不到的,但我們經常去一個地方釣魚,時間久了,就知道哪個地方好釣,哪個地方不好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水底狀態起伏不平,亂石泥土雜草參差不齊,魚為了要尋覓食物,就會經常去些地方,自然就形成一條道了,我們若能在魚經常路過的地方施釣,那中魚的概率自然要大的多了,但前提是要經常去,只能從實踐中摸索出來,我們做股票也有相同的認識,股票的“道”顧名思義也就是它的運行軌跡,表現的形式千變萬化,具體反映在K線上,它的變化簡單說來就是買賣平衡的關係,買的人多了股價就漲,賣的人多了就跌,買和賣一樣就不漲不跌,看似簡單的東西,實則裏面暗巨大的殺機,無比的險惡,處處可能設置了陷阱,稍不留神就掉下去了,它比找魚道要難上加難,魚道沒找准,也就無功而返,若後者沒弄好,就有可能會眾判親離、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了,這個“道”自己也摸索尋找了好多年,至今還沒弄個大概來,但有一點我明白,我們今天買這個東西希望以後能漲價能賣個好價錢,所以我們首先要弄明白我們買的這個東西是不是好的東西,A股市場裏有2000多個這樣的東西,是好還是壞?在多數情況下都是聽別人說的,有的還是王婆賣瓜自己說自己的好(年報及財務報表等),我們買它的時候多半是憑著感覺加上一些所謂的技術分析,比如量能變化和圖形等甚至連自己買的是幹什麼的都還不清楚,這樣一來,想指望它來年漲價就比較難了;圖形?“均線向上調頭形成金叉,是最佳切入點”書上是這樣寫的,可等你一進去,第二天就給你一個大陰棒,打著自己找不到南北;所以“魚道好找,股道難尋”呀,但我深信既然是“道”,是客觀的實實在在的東西,通過磨練不斷地摸索總結,是一定能夠發現和找到的。小結:“摸索一條適合自己的操作規則”
  (十) 相同點十:“心專才能繡花,心靜才能釣魚”“心急喝不得熱粥,性躁釣不到大魚”說的是釣魚人釣魚時候心情要保持平靜和專一,不要受到周圍人的影響,看到周邊人都釣到了,自己還沒有,心態就變的有些急噪,還沒等魚吃穩就起竿,釣魚人都知道“台釣”最講究的是浮標的瞬間頓口,竿提早提晚都不可能中魚,心情急噪能抓到這瞬間一口嗎?可能有魚獲嗎?到了股市,心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還沒進場的人,看到股市漲了一天,恨不得第2天一大早跑步進出,晚一分鐘都不行;而在場內的人,看到別人的都在漲,而自己的不漲,心情開始顯的煩躁了,開始罵人了,等到第二天,看到別人的仍在漲,而自己的不漲反跌,奶奶的,賣了。賣掉後錢還沒呆上2分鐘,立刻追漲的去了,第3天一看,那個悔呀,殺人的心情都有了,昨天買的在回調,而昨天賣的開盤漲停了,此時此刻恨不得把電腦從樓上出去,你想想看,電腦惹誰躁誰了?這就是心態在起怪,哈,這裏的故事太多了,不再一一列舉了。總之,持幣持股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被眼化撩亂的圖形和五花八門的消息左右自己的心情而亂了自己的手腳。小結:“保持良好的心態是炒股的基礎”

小樂總結:上面這篇文章是大陸朋友所寫,本來也想寫類似的文章,既然有人先寫了,大家不妨參考參考!我的看法是股市如釣魚,須具備耐心,等待最佳時機出手,不要急躁,才有機會釣到大魚(獲利),否則就算大魚上了鉤,我們還是可能錯失良機!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智富月刊原定要使用的訪問稿,後來主筆告訴我因為出刊方向有所調整,暫時用不到了!在此我就將當時整理自己存股的想法貼出來,提供大家參考囉!

我的存股之道       小樂

    2010年,隨著我第一個孩子的呱呱落地,覺得自己經濟的負擔越發沉重了,也因此開始思考在平常開支的節省之外,有無其他開源的方式。一次在與學校同事的談話中,了解到只有進行投資理財才能使自己的資產長大,而不是傻傻的定存,最後換來的是實質購買力的喪失。因此在同事的介紹下,我找了證券商開戶,開始了我的股市投資之路。

    一開始,或許是投資新手的好運吧,我買了幾檔個股都賺到錢!例如當時我在60塊左右買中華電信,結果在70塊賣出;在40塊左右買進勝華,並在50多塊賣出。短短的時間就靠著價差賺到幾萬塊錢,我沾沾自喜之餘,開始放大部位投資,陸續買進了一些電子類股,雖沒有大賺,但也還維持一定的獲利。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市場上很多名嘴正討論觸控類股會有相當龐大的商機,加上我當時使用蘋果的iphone手機,就覺得這個產業一定很有前景。於是我鎖定了一家做中小型面板的個股-凌巨,準備買個幾張來大賺一筆!誰知道我使用手機下單時,誤將買進價位看成買進張數,結果一口氣買了23張,必須付出將近53萬元的代價!當時我手頭並沒有這麼多錢,也沒有開設信用交易戶可以當沖,只好硬著頭皮向父親借了十多萬元補足買股款項。

    那時候,父親勸我儘速賣掉持股,即使小虧一些錢也沒關係,就當學一次教訓。可是我卻想既然資金都投進去了,怎麼可以賠本賣呢?於是我堅持要等股價上漲再賣掉!可是我萬萬沒有想到,到了2011年股市從9千多點一路跌到6千6百點左右,手中的持股從23塊一路跌剩9塊!我這才猛然驚醒,抱錯股票而不懂得迅速停損,虧損的結果是必然的!

    於是我開始檢討自己投入股票市場的行為,是在完全不了解個股及產業的情形下就貿然投入,就好像盲人走在快車道上,稍一不慎就可能粉身碎骨!因此我開始大量地閱讀投資理財的書籍,並經常瀏覽一些知名財經部落客的網站(喬飛、老農夫、怪老子、綠角等人),企圖找到適合自己的穩健投資方式。後來在我閱讀價值投資的相關書籍後,決定以投資企業的角度來看待股市投資,並以《輕鬆滾出雪球股》一書的作者-溫國信的倉儲選股法,建立起自己的存股名單。

   大約在2011年七月,我就決定將手中虧損的持股清空,轉進我存股名單中的便宜股。例如目前手中興農(1712)這檔個股,在2011年時隨著大盤從14塊跌到10塊。當時我就看這檔個股配息率很高(大約八成左右),且近六年都能穩定配出股息。即使2008金融海嘯那一年,公司不但獲利,甚至股價還創高!另外個股淨值在13、14塊左右,股價淨值比偏低。因此我就逐步建立持股,目前帳面上仍有將近20%的報酬率。

    而在以價值投資的思維存股之後,我對於股市投資慢慢地不再像之前一樣患得患失,不會因為台股的波動而動搖。我關注的是:持股公司是否持續獲利?明年度能否配出股息?股價夠便宜可以買進了嗎?找尋好公司,等待好價位並長期持有,才是存股者該遵循的投資法則。

    為了記錄自己的投資思維及歷程,我在痞客邦開了一個名為「小樂的生存之道」的部落格(http://allenlinp.pixnet.net/blog),除了提醒自己的作用之外,也希望很多想跨入股市投資領域的初學者能有正確的觀念!最近我與cmoney合作推出自己的倉儲股app

(http://www.cmoney.tw/app/ItemContent.aspx?id=1441&aaid=78),也提供投資朋友一個篩選存股對象的方式,目前蒐集了約120檔值得觀察的存股對象。其實在開設部落格之後,與許多投資部落客進行交流的過程也讓我收穫良多!而許多網友也都滿認同我的想法,我也竭盡所能一一回答他們的提問。而我對年輕朋友的建議是:不要急著買房,因為買房自住是負債(買房出租則不在此限,當然當包租公又比存股複雜得多!),應該先存股投資累積資產,不要每月揹著房貸而喘不過氣來!

    我對自己的存股規劃是希望在退休之前能累積到每年能配息60-100萬的投資組合。屆時即使沒有退休金,我也能依靠股票每年的股息而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目前我手中持有的個股目前僅有三檔,分別為0056高股息etf、亞洲水泥(1102)以及興農(1712),這三檔目前作為我的核心持股,等到存到我想要的張數後,再配置衛星持股的部分。(p.s目前再加入2105正新這一檔持股)

買股的方式分為:

1.每年固定配息後的資金再投入買股

2.每個月則固定存9000塊的買股基金,等累積到一定金額後再根據自己所設定的價位(即倉儲股app中的三項評價法)分批買進。

3.定存一筆遇到系統性風險股價大跌時的加碼金(分三次加碼)。

存股新增內容

故事部分:

只是簡單舉例可再多談談的部分例如,(1)一次在與學校同事的談話中,了解到只有進行投資理財才能使自己的資產長大,而不是傻傻的定存,最後換來的是實質購買力的喪失。請問是談了什麼呢? 才會有這種體誤?或是他就透過理財拉大財富,與你早年透過省吃儉用存下的錢,x年後,卻有多少差距呢?

回答:同事其實只是建議我可以開戶投資,他認為比定存好得多! 另外同事的岳父是中鋼退休員工,靠著累積的配股及定期買進,累積了400多張,每年領取的股息相當可觀。只是操作上同事是以賺價差為主,不過後來他也認同我存股的理念,買了興農存股,大約也有15%的獲利。

(2)網友互動中,你說有些收獲?可否實際談一下,是哪些新的心得,讓你調整或是精進了下次的選股或投資策略呢?

我跟一些投資理財的部落都有一些互動,比如貴刊介紹的老農夫,我手邊持有亞泥也是因為拜讀了老農夫的文章而對於遠東集團的股票產生研究的興趣,後來就買進了亞泥(1102),目前帳面獲利大約10%。在觀念上我也很贊同老農夫長期投資的概念,努力做到讓自己的持股零成本。

另外我也和奇摩知識家的財經部落客自由羽翼請益,比如說我當時持有宏達電(2498),股價一直跌跌不休,可是我又認為他的現金殖利率很高,放著領股息也不錯!但自由羽翼建議我宏達電當時的營收一直走下坡,依他的操作只要個股連續三個月營收向下,就應該殺出手中的股票。因此我就在大約400多元出清持股,帳面上雖損失了一萬多元(我持有的是零股),但對照如今宏達電只剩2XX的股價,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因此我學到只要公司連續營收不理想,或全年無法獲利乃至於無法配息,都愈需果斷賣出手中持股。

(3)原本的三檔為何後來改成這三檔? 進入存股後的一些歷程、想法與換股等細節可否再多談談呢?

回答;原本持有的富爾特(6136)帳面上雖有獲利,股息也不錯,但畢竟他近兩年的獲利持續下滑,本業無明顯進展,僅僅靠著持有大聯大的股票取得股息,投資收入大於本業收入,雖然他的財務結構良好,但我還是選擇獲利了結。

中鋼(2002)則是因為鋼市持續不振,獲利不理想,帳面上也有獲利,因此選擇先行離場,但若股價來到我設定的價位,也會考慮再次進場。

宏達電部分則是接受自由羽翼的建議出脫。

目前持股的部份留下興農(1712)。

持有亞泥(1102)的部份,除了受老農夫影響之外,也仔細看過他歷年來獲利都有一定水準,轉投資的部分大多與本業相關或是集團的事業體,基本上它不是單純的水泥公司,而是有點類似波克夏控股型的公司。因此我選擇在36塊以下佈局,目前成本在32塊左右。

持有0056高股息etf是為避免個別股票及產業的影響,因此買進。今年0056也配發1.3元的股息,依目前價格殖利率仍有6%以上,較0050殖利率高,算是值得長期持有的標的。

存股之後,我發覺自己不用天天盯盤,只要定時注意財報,並根據我自己整理的小樂倉儲股來判定目前股價的高低,紀律買進或賣出即可。

你故事的部分,有沒有不同的歷程可以分階段談?

例如,只懂存錢階段  初步存股階段  進階存股階段,這類的???

回答:

2009年以前-只懂存錢階段:

買進儲蓄險,年繳18萬多,10年期滿領回200萬,無其他投資。

2010年-股市摸索階段:

追逐熱門股、科技股,追高殺低,犯了散戶都會犯的錯!

2011年-初步存股階段:

找出7-8檔標的存股,開始閱讀各類投資書刊、瀏覽各大投資部落格,建立自己的存股流程。

2012年-進階存股階段:

開設小樂的生存之道部落格,記錄自己的存股歷程及思維,並與軟體公司合作完成自己的存股app!

操作部分:

(1)  每個月存9,000元,是不是一定會等便宜價才出手? 你會很重視一定要「低於」價格,還是接近價格就出手?你最長存了多久還沒出手,或是只要存到錢,你就會盡量找當時最便宜價出手?

回答:不一定,有時價格接近或手邊剛好有閒錢就投入,也不一定買整張,零股也可以!目前大約最長三個多月沒買股!

 (2)  配息後的資金會再買進,買進的時間點與條件,也是上述方式才出手嗎?

回答:買進時機

      1.配息後股價來到設定價位附近或以下

      2.第三季財報公佈後,以前三季獲利推算股利,若預估現金股息殖利率高於6%,則可考慮買進。

      3.資金分配定時(月買或季買)買進,若當月股價過高,則累積至下月再買!

(3)  定存一筆,是過去累積的資金嗎? 還是每個月存9000元外,還會再存的錢?是否包含三或六個月的家庭預備金,或你覺得目前收入穩定,這部分不需要再額外準備

回答:定存金是我與太太每月各投入9000元存入,採用零存整付的方式!也就是說除了存投資的9000元,再存9000元預備金,如遇到系統性風險再視狀況投入買股(分三批加碼買股)。家庭預備金我會留三個月,畢竟我們的工作性質穩定,離職風險不高。

(4)  可否再細談 「三項評價法(近六年股價高低價位/安全邊際法/雪球法)的三種平均值」?

 三項評價法是將近六年股價高低價位/安全邊際法/雪球法三種評價方式各自取出低、中、高數值分別平均之。

六年股價高低法

個股六年最高股價

個股六年平均股價

個股六年最低股價

安全邊際法

內在價值股票價位=股票淨值*理想本益比基數(1.2)*(1+股東權益報酬率)

內在價值股票價位*0.9=安全邊際價位

內在價值股票價位*0.8=安全邊際價位

內在價值股票價位*0.7=安全邊際價位

雪球法(股利評價法)

(股價/6年平均現金股息)*12=便宜價

(股價/6年平均現金股息)*15=合理價

(股價/6年平均現金股息)*25=昂貴價

各取三項評價法的最低值、平均值、最高值分別平均之,得出三個價格區間,再依三個價格區間設定買買時機:

三項評價法最高值以上:賣出持股

三項評價法平均值與最高值之間:停止買進或少量賣出

三項評價法平均值與最低值之間:少量買進或建立基本持股

三項評價法最低值以下:買進或加碼

小樂倉儲股理財寶app頁面:

http://www.cmoney.tw/app/ItemContent.aspx?id=1441&menuTab=2&menuListItem=4&menuSublistItem=

 

 

文章標籤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周星馳電影功夫有這麼一段對白:

「要成為絕世高手,並非一朝一夕,除非天生是武學奇才,但是這種人,萬中無一。」

 

    在投資上,我們要問:我有沒有可能是下一個巴菲特?下一個是川銀藏?下一個坦伯頓?下一個彼得•林區?我會不會就是投資界的天生贏家?事實是我們不會是,但我們也不必是。

    愛看NBA的球迷都知道,許多被稱為XX天王接班人的籃球員,最後默默無聞的不勝枚舉。投資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奢望成為投資界的絕世高手,而是了解自己具備什麼樣的資質能力,採取適當的投資策略或建立自己的投資流程。

    追隨大師或想成為大師的想法並不是獲利的保證。因為大師不會為你的虧損負責,因為他不是你,也不了解你。在大師身上適用的投資策略未必就適合你,即使適合你,你也必要針對自己本身的狀況做出調整。

    投資工具或觀念本身沒有對錯,就看你怎麼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一點想法,與大家共勉。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假如現在你有兩條路可以行走,一條是寬闊的康莊大道,一條是靜謐無人的通幽曲徑,你的選擇會是什麼?數學理論上,兩點最短的距離是直線,因此選擇康莊大道會比選擇通幽曲徑更早到達目的地。但若是康莊大道上充滿了人潮、車潮,那麼選擇通幽曲徑的人就有可能比走在康莊大道的人更早到達目的地。

    相信大家一定有塞車的經驗,有時短短兩分鐘的路程,可能一塞就要二、三十分鐘。若是懂得繞道而行的人,也許路程較遠,但也會因此省下了塞車的時間和金錢。在股票市場上,許多投資人追逐著一些明星產業股、題材股,不正像行走塞滿人潮的大道嗎?而選擇用存股的方式投資,就如同行走在通幽曲徑上,雖然也許途中杳無人跡,但終將通往獲利的終點。而想要求速成的投機者,就像中國古代的這個故事一樣,故事是這麼說的:

    順治七年冬天,我想從小港進入鎮海縣城,吩咐小書僮用木板夾住,捆綁了一大疊書跟在身邊。走到河岸時,太陽已經西下,傍晚的煙霧瀰漫在枝頭上。我望著縣城,大約還有二里路,便問了那個擺渡的人:

    「還趕得上南門關門嗎?」

    「慢慢走,城門還會開著;急忙趕路的話,城門就會關上了。」那擺渡的人仔細看了看小書僮後回答。

    我聽了滿生氣的,以為他在捉弄我,便快步趕路。我急急的走到半路,小書僮突然跌了一跤,把捆書的繩子跌斷了,書散亂了一地。小書僮坐在地上哭,沒有馬上站起來。等他把書整理好,捆綁起來時,縣城的門已經鎖起來了。

    我覺得很沮喪,突然想到擺渡人說的話很有哲理。天底下那些因為急躁魯莽而失敗、把自己搞得昏天暗地達不到目的地的人,大概就是這樣子的吧!(《小港渡者》)

    看了以上的故事,您是否也有些許感觸呢? 身為存股者,等待時機,買進好公司好股票,享受公司營運的成果(股息),追蹤公司的財務及獲利狀況,也許一開始走得慢些,但最終等著我們的將是獲利的冠冕!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坊間許多雜誌或理財專家喜歡用「懶人投資法」這個名詞來鼓勵大家投資理財,好像用了這樣的投資法,就可以安心無虞,享受獲利!事實上,如果投資人相信所謂的「懶人投資法」可以不做任何功課,那未免對於投資理財這件事太過草率了!
    想起一個「懶人吃餅」的故事:有個婦人很懶惰,每天飯食,日常雜務,都是丈夫操持,她只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一天,丈夫將要出遠門,五天才能回來,恐怕她挨餓,就烙了張大烙餅,套在婦人的脖子上,作為五天的飯食,於是放心出門而去。
    等到丈夫回來,已經餓死三天了。當走進房中一看,把丈夫嚇了一跳。脖子上的烙餅,只將臉前離嘴近的地方吃了一個缺口 ,其餘的依然沒動。
    覺得這個故事很誇張嗎?其實想要用所謂「懶人投資法」的人,跟故事中懶婦的心態差不了多少!聽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句話嗎?如果你認同這樣的一句話,那為何你希望投資理財可以當個懶人呢?
    以股票而言,一般所謂的「懶人投資法」,多半聚焦在定期定額投資(按月或按季、按年)存股的方式。提倡者宣稱,這樣的方式不用看盤,只要按規律投入,那就能達到獲利的效果!我不否認自己是存股的愛好者,但是規律投入的前提是:你得找到好的公司、好的企業來「存」。就算你找到的是大家公認的好公司,那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恐怕也未必!今年的中華電、中鋼、台塑四寶,不就面臨到一些困境了嗎?當然,如上述的公司的確很長的時間都是績優生,也許今年的困境是一時,但你真能保證這樣的困境不會蔓延嗎?
    我以為投資者還是必須學會一些基本的觀念,了解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找出好公司並透過財報業績等數據加以衡量,並須評斷公司價值的高低以及與股價的關係,試圖以較低的價格買進較高的公司價值!這絕非只是定期定額可以一言以蔽之!舉個例子,如果你投資的是四大「慘」業,定期定額的結果還是虧錢的!下次聽到懶人投資法,記得別太興奮,要好好斟酌一番才是!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類社會的分工,隨著各種知識的複雜化,衍生許多各種領域的專家。一般而言,這些各領域的權威、專家或達人,他們的觀點及想法理應得到我們的尊重與肯定,這也是一位專業人士所必須展現的能力。但這些專業人士的理念是否適用在每一位投資人或讀者身上,恐怕未必!

    美國財經作家卡爾.理查茲(以下簡稱卡爾)在其著作《The Behavior Gap》(中文書名:真希望我第一次買股票就知道這些事)中提到:「別人給你的建議,通常是根據他們自己的恐懼、經驗、專業和動機,和你的現實人生沒什麼關係。」也就是說專家的經驗法則對於個人而言,存在著危險性。因為那些大師並不認識你,並不清楚你投資的個別狀況,而這些經驗法則未必適用於每一位投資人。

    因此當所謂的專家、權威、達人或部落客提出一些看起來似乎不錯的理財概念時,千萬不要一味地產生「有為者亦若是」的想法。而要更進一步的問:「這樣的觀念或方法適合我嗎?若是,需要對自我進行那些調整呢?」很多時候,當我們以專家所推薦的方式進行投資時,若沒有自我的省思與調整,等到投資績效不如預期時,才去怪罪大師的方法根本不靈光,豈不可笑?投資的世界裡沒有單一絕對的法則可以適用於全部的投資行為,如果真的有,那賠錢的投資人肯定會少得多!

    古人有言:「盡信書不如無書」同樣的,那些財經書刊或專家權威在進行所謂市場的分析預測時,猜對的次數遠低於猜錯的次數。卡爾提醒我們在聽到市場預測時,切記兩點:一、沒人知道未來會怎樣。二、只要猜的次數夠多,至少也會猜對幾次。

    有時候新聞上我們可以看到對於同一個經濟事件,各個大師的解讀皆不相同,那麼你該相信誰呢?既然連專家的預測也經常失準,那為什麼我們還是這麼愛聽預測?(就像有人預測說2012是世界末日之年!還真的有一堆人相信!)卡爾認為我們喜歡聽別人的建議或專家的預測是出自於本能,因為遠古時候我們的老祖先就要學習預測環境的變數藉以因應,以便能夠生存下來。但用在投資上,卻不是這麼回事。我們反而要戒除聽信別人建議和預測這樣的行為,卡爾說:「建議與預測往往讓我們忽略了真正的任務: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理財目標,然後根據這個目標做出選擇,以及因應無法避免的意外做調整。

    是的,重點在於你要如何了解自我的理財目標及相應的調整策略。即使有一天,跟你共進晚餐為你提出投資建議的人是巴菲特,你也要想想:「這樣適合我自己嗎?」巴菲特只有一個,而我們想要成為下一個巴菲特?恐怕這是過於天真的想法了!

   最後,無論別人說了什麼,我想引用卡爾書中的一句話:「你可以做你自己!」與大家共勉。


博客來購書位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llenlinp/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56961

誠實利益說明:大家經由本站連結購書網址,可使本站獲得回饋金,支持本站繼續讀好書,寫好文!謝謝大家!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假如你要進入投資的領域,以下是投資者必須具備的心理試煉:

(1)自律
    很多人在股市裏一再犯錯誤,其原因主要在於缺乏嚴格的自律控制,很容易被市場假像所迷惑,最終落得一敗塗地。所以在入股市前,應當培養自律的性格。使你在別人不敢投資時仍有勇氣買進。自律也可使你在大家企盼更高價來臨時賣出,自律還可以幫助投資者除去貪念,讓別人去搶上漲的最後1/8和下跌的1/8,自己則輕鬆自如地保持贏家的頭銜。
(2)愉快
    身心不平衡的人從事證券投資十分危險,輕鬆的投資才能輕鬆地獲利。保持身心在一個愉快的狀態上,精、氣、神、腦力保持良好的狀態,使你的判斷更準確。大凡會因股市下挫而示威遊行,怨天尤人的投資者,基本上就不適合於股票操作。對股市的運用未有基本瞭解的投資,保持愉悅的身心不失為良策。
(3)果斷
    成功在於決斷之中,許多投資者心智鍛練不夠,在剛上升的行情中不願追價,而眼睜睜地看著股票大漲特漲,到最後才又迷迷糊糊地追漲,結果被"套牢",叫苦不迭。因此,投資人心中應該有一把"劍",該買就按照市價買入,該賣就按照市價賣出,免得吃後悔藥。
(4)謙遜、不自負
    在股票市場中,不要過於自負,千萬不要認為自己瞭解任何事情,實際上,對於任何股票商品,沒有人能夠徹底地瞭解。任何價格的決定,都依賴于百萬投資者的實際行動,都將會反映到市場中。如果因一時的小贏而趾高氣揚,漠視其他的競爭者存在,則禍害常會在不自覺中來臨。在股市中,沒有絕對的贏家,也沒有百分之百的輸家。因此,投資者要懂得驕兵必敗的道理。
(5)認錯的勇氣
    心中常放一把刀,一旦證明投資方向錯誤時,應儘快放棄原先的看法,保持實力,握有資本,伺機再入,不要為著面子而苦掙,最終毀掉了自己的資本,到那時,就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了。所以失敗並不是世界末日的來臨,而是經由適當的整理和復原,可以使人振作和獲取經驗。在山重水複的時候,一定要有認錯的勇氣,這樣就會出現柳暗花明。因為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6)獨立
    別人的補品,往往是自己的毒藥,剛開始投資股票的投資大眾往往是盲從者,跟著"瞎眼"的後面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瞭解主力所在,跟隨主力有時是上策,有時卻是陷阱,試著把自己作為主力去分析行情的走勢往往有極大的幫助,真正能成為巨富的人,他的投資計畫往往特別獨行,做別人不敢做的決定,並默默地貫徹到底。請記住,在股市中求人不如求已,路要靠自己去探索。
(7)靈感:
    股票市場中的高手常常能夠通過觀察、感覺產生預測未來的想像力。人類擁有視、味、觸、嗅、聽五種感覺,均是可以實體感覺到,唯有靈感來自不斷地學習知識,積累經驗,從而達到領悟到預測股市走勢的能力。靈感也稱為第六感。譬如某人專門繪K線圖及指標,久而久之,心有靈犀一點通,對未來的走勢常能抓准。又如運用中泰JTC投資人專家系統觀察長期走勢,許多使用者能確實瞭解股性,並以此作為買賣的依據,因而常能穩操勝券。由此看來,長期實踐經驗,理論知識的不斷積累,到一定的時候,常常會產生靈感。(摘自網路)

除了上述的概念外,以下是你在實際投資之前該問自己的事:

我是否準備好半年以上的緊急預備金呢?

我是否每個月按時存入預備投資的資金呢?

投入股市或基金的資金,我是否打算持有三年以上的呢?

在投資之前,我能否花時間閱讀投資標的的財務報表呢?

我能忍受手中投資標超過50%的虧損嗎?

股票上漲時,我能堅持達到獲利目標而不賣出嗎?

我能保留一部分的現金在手中,而不輕易地加碼投資嗎?

在投資之前,我自己有一套完整的選股及買賣策略嗎?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幾年前的暢銷書「黑天鵝效應」,相信有不少版友已經看過了,而小樂是這一個月才買來拜讀一番。所謂的黑天鵝效應即:

    指極不可能發生,實際上卻又發生的事件。主要具有三大特性:

    這個事件是個離群值(outlier),因為它出現在一般的期望範圍之外,過去的經驗讓人不相信其出現的可能。

    它會帶來極大的衝擊。

    儘管事件處於離群值,一旦發生,人會因為天性使然而作出某種解釋,讓這事件成為可解釋或可預測。(此非要件,只是解釋人類現象的一環,僅滿足前兩者即可稱之黑天鵝事件)

    作者塔利布認為,所謂「我們知道」,在許多情況下都是幻覺—人類傾向於認為自己知道,卻缺乏一個穩固的基礎。而「我們並不知道」這說法源遠流長,至少從蘇格拉底時代已有。 同樣地,對於那些認為某人[誰?]創造了的著名的科學成果, 塔利布則認為,科學並不是把世界變得虛擬,只是"發現"一些都是已知的事實。 塔利布在結語中指,蘇格拉底的名言: 「 唯一我知道的就是我不知道」是永遠真實的。

    這樣的概念讓我想到一篇明代的文章-指喻,全文為:

    浦陽鄭君仲辨,其容闐(音:田)然,其色渥然,其氣充然,未嘗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錢,憂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為之痛,若剟(音:奪)刺狀,肢體心膂(音:呂))無不病者。懼而謀諸醫。醫視之,驚曰:「此疾之奇者,雖病在指,其實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傷生。然始發之時,終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音:抽)。終日而愈,可治也;越旬而愈,藥可治也;至於既成,甚將延乎肝膈,否亦將為一臂之憂。非有以禦其內,其勢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為也。」君從其言,日服湯劑,而傅以善藥。果至二月而後瘳,三月而神色始復。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始以為不足治,而終至於不可為。當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及其既成也,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蓋眾人之所可知者,眾人之所能治也,其勢雖危,而未足深畏;惟萌於不必憂之地,而寓於不可見之初,眾人笑而忽之者,此則君子之所深畏也 。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壯無疾者乎?愛天下者,有如君之愛身者乎?而可以為天下患者,豈特瘡痏(音:窗委)之於指乎?君未嘗敢忽之,特以不早謀於醫,而幾至於甚病。況乎視之以至疏之勢,重以疲敝之餘,吏之戕摩剝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為發,以為無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謂智也與哉?

    余賤,不敢謀國,而君慮周行果,非久於布衣者也。傳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醫。」君誠有位於時,則宜以拇病為戒!(明.方孝孺)

   這一篇文章大意是說有一個叫鄭仲辨的人,大拇指生出了小肉瘤,一開始他給別人看時,別人皆不以為意,等到拇指腫脹到拳頭大時才就醫,這時醫生才告訴鄭仲辨說如果他早一點處理,病症是很容易治療的,結果弄到現在就要三個月的時間才能痊癒,如再不診治甚至有性命之危。

    作者方孝孺藉這個指喻的故事想說明的是在政治上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重要性。而他的這一段話引起我很大的興趣:「蓋眾人之所可知者,眾人之所能治也,其勢雖危,而未足深畏;惟萌於不必憂之地,而寓於不可見之初,眾人笑而忽之者,此則君子之所深畏也 。」方孝孺注意到很多事情往往在我們認為不可能會出現或發生時,會產生極大的危害,因此要我們深自警惕!所謂的黑天鵝,不就是在眾人都認為不可能發生時,偏偏就出現在人們眼前嗎?

    當然,指喻的作者認為我們多注意細節、多加防範,是有助於因應事情發生的衝擊!但所謂的黑天鵝,經常都出現在人們想像不到之處!

    回到投資理財之上,假如又一次的黑天鵝事件出現時,身為投資人的你會怎麼做?既然預測這一類事件是不可能,我們又該如何因應?我認為,自己對於風險的管控及投資流程的認知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當暴風雨一來,就會跟其他人一樣慌了手腳、失了方向,最後就溺斃於茫茫股海之中!英雄造時勢!優秀的投資者看得出黑天鵝的正面效應,當突發的事件臨頭,他有更堅定的意志與信念來貫徹自己的投資方法,而不是急著殺出手中的標的!願你我也能擁有在大浪來時不憂不懼的鋼鐵意志!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標題相信是千百個投資人想要問的!究竟要如何在股票市場獲利呢?其實重點只有一個,那就是「低買高賣」。或許有人會說:「這道理大家都知道,還需要你在這裡講嗎?」且慢!我要討論的問題就在於如何「低買」?我要怎麼知道我買到的是低點?如何「高賣」?我要如何知道我賣的時機點是高點?我認為若以短線進出的心態買賣股票,高低點的預測極其困難(或許只有上帝知道!),這樣的方式不過是在股票市場中找出下一個傻瓜接手我們的股票,但誰能保證我們不是下一個傻瓜呢?
    因此價值投資大師告訴我們,試著找出股價遠低於企業價值的股票,這不就是「買低」嗎?至於如何確認該股票的價格遠低於價值呢?我們偏好以下幾個指標:
一、本益比處於歷史低檔:表示市場上多數人對於這支股票的獲利能力並不看好,不受多數投資人青睞!
二、現金殖利率高於6%以上:表示該股票的股價相較於配發現金的能力處於較低的水準。
三、股價淨值比小於1:表示公司的股價相較於資產淨值處於較低的水準。
四、股價屬於歷史低檔區:觀察股價是否來到近幾年的低水準區域,可以3到6年的股價來觀察。
五、依據目前(或持有成本)股價之折價幅度設定買進:如設定股價下跌10%、20%、30%買進。
綜合以上指標,並考慮公司的基本獲利能力及財務結構無虞的狀況下,便可以設定價位來買進!
    至於賣出的依據,若是在獲利的前提之下,我們亦可參考以下原則:
一、本益比大於20倍,並與同業本益比相較為高
二、現金殖利率低於4%
三、股價淨值比大於3
四、股價的漲幅高於預估盈餘或預估股利的5倍以上
五、股價還原權值來到歷史的高價區。
六、依據目前(或持有成本)股價溢價幅度設定賣出:如漲10%賣出持股的三分之一;漲15%再賣出持股的三分之一,漲20%賣出最後的三分之一持股。
另買賣時機亦可參考本站相關文章:小樂的存股流程及買賣原則1.0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日,林書豪的回台又讓大家瘋狂了好一陣子,大家都為這位出生於美國的台裔nba小將的到來而感到興奮!的確,林書豪崛起的故事是那麼打動人心,但在他後來獲得高薪轉隊之後,我們還能期待林來瘋的出現嗎?且慢!我們不討論這個問題!換一個角度,我們從林書豪的轉隊來看待價值投資這件事。

    基本上,所謂的價值投資,指的是找出股票之價格低於其價值的公司,買進後等待價格回到或超越其應有的價值水準賣出。價值投資者所持的理由是一家經營良善的企業,若其股價長期被低估,最終仍會向公司應有的價值回歸。因此,價值投資者關注的是公司的價值是否被低估?反映在股價上是否造成落差?簡而言之就是:市場上有無便宜貨可撿?可否以5毛的價格買到1元價值的產品?

    拿林書豪來說,他就像一支價值被人低估的股票,在尼克隊一開始只不過是跑龍套的小弟,甚至就要面臨解約的命運。但在主力隊員受傷的情況之下,他挑起了組織全隊的控球後衛角色,幫助球隊取得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這時他的價值才真正彰顯出來!但也因為如此,他受到火箭隊的青睞,得到一份優厚的新合約,就好比一支被人冷落已久的公司股票,突然間大家都看見了它的價值,推高了公司的股價!我們不難理解,這樣一支呈現出價值的股票,在價值投資人眼裡就變貴了!這時如果我去買它,雖然知道它是績優股,但萬萬買不下手,甚至持有者必須盡早出脫!不為什麼,只因為漲高的股票(或者說已然彰顯其價值的股票)其未來獲得報酬的期望值肯定是往下降的!風險則有升高的可能!

    記得投資大師告誡我們的話:第一,投資不要虧損;第二,永遠不要忘記第一點!我們不知道火箭隊投資林書豪將來會得到的報酬率為何?我只知道,在投資上買進價格大於價值的股票,就必須冒著極大的虧損風險!

    最後我們還是希望這位哈佛小子是我們錯看了的成長股,而非地雷股!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存股資金來源:

預估全年主動收入(工作薪資、兼職收入、其他收入)+預估全年被動收入(房租、版稅、股利、利息)-緊急預備金(6個月以上)-預估全年固定支出(保險費/稅款/子女教育費/)-預估全年生活支出(食衣住行育樂費用)=全年可投資之存股資金

存股配置:

核心持股:

不多過三檔(以傳產之集團股或龍頭股優先考量,亦可加入ETF配置,整體現金股息殖利率組合6%以上)

衛星持股:

價值成長型股(eps及配息逐年成長,連續6年均未虧損)1-3檔

買進:

1.月買或季買或年買或定額零股買

2.股價低於6年平均股價買入

3.現金殖利率還本年限16年以下買入

4.除權息後買入

5.公司營運正常,股價下跌至6年平均股價之9折/8折/7折時,分批買入

停買:公司連續3月營收衰退,連兩季EPS衰退

賣出:

1.殖利率低於4%

2.股價來到近6年最高股價附近

3.本益比高於20倍

4.公司全年eps為負數且配發不出現金股息

5.公司出現負面新聞(例如涉嫌操縱股價/被檢調搜索等重大事件)

(以上參考老農夫及自由羽翼大的進出原則)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精石英,冰輝沼清。高堂懸影,仁壽摛聲。雲開月見,水淨珠明。

這首詩中,我對於後兩句最有感悟,據說「守得雲開見月明」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便是從這裡引發的靈感。近來,台股持續動盪,外有歐債危機;內有美牛、證所稅、014事件以及經濟成長率不理想的問題。好像所有利空因素交集於此時此刻!但這樣的情境卻也似曾相似,不是嗎?身為存股投資者,心中自不會為外界的紛紛擾擾而陷入迷障之中,正如詩中那兩句「雲開月見,水淨珠明」,所有陰霾終將過去,我們仍要往前看,往前行!蹲低身子,只為下一次的躍起!莫管股市的跌跌不休,只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膽與識、穩與忍,方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附記存股心得:

自己存1712這檔股票已將近一年,也參與了今年的除息,帳面報酬率接近30%,看起來很不錯不是嗎?但事實上,我約在14塊買進後,股價一路跌到10塊,如果是作價差者早就停損了!但我沒有!我從公司的營運及財務面發覺這樣的好公司不該這麼便宜!淨值還有14塊多!於是我一路買進,平均成本壓在10.37左右。我不知道今年會天氣異常而導致農糧價格攀升,我也不知道除息後,法人為什麼一路買進!我只是觀察並抱著我認為的好公司,如此而已。希望若干年後,我也能像老農夫一樣,成為零成本的存股者。

1712_日線

梁簡文帝.鏡銘:(鏡背上所鑄的銘文)

文章標籤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選股這件事情是任何一個投資股市者都需面對的問題,就像到超市選購物品,面對架上琳瑯滿目的商品,該怎麼選才能物超所值,這才是消費者(投資者)所關心的。俗話說得好:「好的股票帶你上天堂,不好的股票帶你住套房。」事實上,我們也不可能買到只漲不跌的股票。那麼該如何挑選?市場上發展出不同的選股邏輯,如現金殖利率法、本益比法、股價淨值比法、股東權益報酬率法……等。但不管怎麼選,都不應該挑選自己所熟悉產業以外的公司股票。這就是「能力圈」的概念。下面我們摘引幾段文章來說明能力圈的意涵:

    巴菲特(1996)告訴我們投資成功最重要的是能力圈原則:「投資人真正需要具備的是對所選擇的企業進行正確評估的能力,請特別注意"所選擇"(selected)這個詞,你並不需要成為一個通曉每一家或者許多家公司的專家。你只需要能夠評估在你能力圈范圍之內的幾家公司就足夠了。能力圈範圍的大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圈範圍」。

    巴菲特如何畫出自己能力圈呢?

   「圍繞你能夠真正了解的那些企業的名字周圍,畫一個圈,然後再衡量這些企業的價值高低、管理優劣、出現經營困難的風險大小,排除掉那些不合格的企業」。

    對於能力圈以外的公司,無論別人怎麼看好,巴菲特根本不理,哪怕錯過再大的賺錢機會,也不會後悔一點,因為這在他的能力圈以外不該他賺的錢:「我錯過了參與投資手機的好機會,因為手機行業在我的能力圈之外。」

 

    但是對自己能力圈以內的公司,巴菲特會拚命努力研究分析:

「我將會每次選擇一個行業,逐步成為能夠相當精通6個行業的專家。我不會簡單接受關於任何一個行業的傳統看法。我要努力研究分析得出自己的獨立看法。如果我選擇的是一家保險公司或一家造紙公司,我會在腦子里想像,自己處於這樣一個情境之中:我剛剛繼承了這家公司,而且這家公司將是我們整個家庭擁有的唯一財產。我應該對這家公司做些什麼?我要考慮哪些東西?我擔心什麼東西?誰是我的競爭對手?誰是我的客戶?我會走出辦公室,去與客戶們交談。我要弄清楚,與其他同行企業相比,我們這家公司的優勢是什麼,劣勢是什麼?如果你這樣做了研究分析的功課,那麼你就有可能會比管理層更加真正了解這家公司。」

以上幾段文字說明了巴菲特如何運用能力圈概念來研究分析個股。而就我而言,在小樂的倉儲股名單中,你或許不會看到科技股(少數龍頭股除外)、金融股的名單,這是因為這些產業超出我能力圈的範圍,所以我就不列入。而我之所以製作小樂倉儲股數據版,目的也是要從台股一兩千檔個股中,挑出近六年每年都獲利的公司進行觀察,再從各項數據及研究報告當中挑出自己認為可以長期投資的標的。如果害怕選股,選擇指數型基金(如台灣50/台灣高股息)應是不錯的選擇,如果要求更高的報酬率,不妨藉由我的檔案篩選出自己認同的公司吧!

附錄:巴菲特能力圈原則

1.能力圈如同朋友圈一樣貴精不貴多

我覺得能力圈如同朋友圈一樣,關鍵在精不在多。一個真正的好友足夠你幸福一生了,一個能力圈內的好公司就足以讓你享用一輩子了。

巴菲特說:「對你的能力圈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圈的范圍大小,而是你如何能夠確定能力圈的邊界所在。如果你知道了能力圈的邊界所在,你將比那些能力圈雖然比你大5倍卻不知道邊界所在的人要富有得多」。

1951年,20歲的巴菲特發現自己的老師格雷厄姆是GEICO公司的董事會主席後,開始對這家公司產生了興趣:「我20歲時把自己一半的財產都投資到了GEICO股票上。」

2.巴菲特成功關鍵在於堅守能力圈

    蘇格拉底說:知道自己的無知的人才是最聰明的人。用孔子的話就是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為什麼歷史上成千上萬的投資大師中,只有巴菲特在2008年通過投資成為身家620億美元的世界首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巴菲特特別能夠自製,總是能夠堅守自己的能力圈:「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他到底知道什麼,而是他們是否真正明白自己到底不知道什麼。」

巴菲特曾經說:「我對IBM創始人之子托馬斯•沃森了解一些。我可以告訴你他說過的一句非常聰明的話:"我並不是一個天才。但在某些方面相當聰明,我就一直專注於這些方面。"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建議,也適用於股票投資。」

看看巴菲特過去40多年的股票投資組合,你會發現巴菲特長期持有自己從小就非常熟悉的公司:他6歲就賣過的可口可樂,他13歲開始做報童送了三年的《華盛頓郵報》,他經常使用其信用卡的美國運通,生產他天天用的剃須刀的吉列(後來並入寶潔),卻幾乎沒有一家是高科技企業。

    巴菲特解釋說:「我們努力固守於我們相信我們可以了解的公司。這意味著那些公司具有相對簡單且穩定的特徵。如果企業業務非常復雜而且不斷變化,那麼我們就實在是沒有足夠的聰明才智去預測其未來現金流量。碰巧的是,這個缺點絲毫不會讓我們感到困擾。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他到底知道什麼,而是他們是否真正明白自己到底不知道什麼。只要能夠盡量避免犯重大的錯誤,投資人只需要做很少幾件正確的事情就足以成功了。」

堅持能力圈原則,最大困難在於,如何能夠抵擋住為了追逐更多利潤跨出能力圈的誘惑。

    上世紀90年代後期,網路高科技股大牛市,巴菲特卻一股也不買,盡管這讓他在1999年盈利只有0.5%,而當年股市大漲21%。巴菲特卻依然堅持能力圈原則:

「我們的投資原則如果運用到科技股上也會同樣有效,但我們並不知道該如何具體運用。如果我們今年虧了錢,我們會在第二年賺回來,並向你解釋我們是如何做到的。我確信比爾•蓋茨運用的是和我們同樣的投資原則。他理解高科技企業的方式與我理解可口可樂或吉列公司這些傳統企業的方式一樣。我可以肯定地說,他同樣也是尋找一個投資的安全邊際,我可以肯定,他估算安全邊際時,就像他擁有整個企業一樣,而不是僅僅擁有一隻股票。所以,我們的投資原則對於任何科技股都同樣適用。只不過我們並不是能夠把這些原則具有運用到科技股上的人而已。如果我們在自己的能力圈裡面找不到值得投資的企業,我們並不會因此就去擴大我們的能力圈。我們只會選擇耐心等待。」

結果從2000年開始,美國股市網路股泡沫破裂,股市連跌三年,跌幅超過一半。巴菲特這三年卻盈利10%,大幅跑贏市場。

3.巴菲特不斷拓展能力圈

    可能是由於巴菲特和蓋茨的友誼越深,兩人的交流討論越來越深入,把巴菲特對高科技的了解推升到更高的水平。(2005年蓋茨加入伯克希爾公司董事會)巴菲特現在也會用電腦上網,用谷歌搜索,也會收發電子郵件。巴菲特在不斷擴展他的能力圈。

 

    2002年,巴菲特投資Level 3高速網路通信公司5億美元。巴菲特對Level 3通信公司充滿信心的一個原因是人,他的老友沃爾特•斯科特擔任董事會主席:「有時候,你會在你的能力圈之外進行投資。Leve 3通信公司就是我在能力圈之外的投資之一。但是我是把賭注押在人的身上,我覺得我非常了解這個人。有些時候別人也會把賭注押在我的身上。」

 

    1999年,巴菲特收購了Great Lakes化學公司6.8%的股份,還收購了TCA有線電視公司8.1%的股份。2003年購買了Nextel 5億美元的債務和優先股。他還收購了全球第七大電子元件銷售企業TTI公司。隨著電腦時代的發展,也隨著巴菲特對科技的理解,巴菲特不斷擴大了自己的能力圈。他在2011年買入107億美元IBM股票。

 

    巴菲特2011年11月14日接受CNBC訪問時,記者問:「這次投資IBM是不是你完全改變了你研究科技股的基本原則了呢?」

    巴菲特回答:「我關注研究所有股票,但我研究的結論是,大部分公司我根本無法預測它們未來的經營發展前景。」

 

    記者又問:「你研究後認為IBM更大程度是一家服務公司而不是一家硬體和軟體公司,幾乎不再是一家高科技公司?」

    巴菲特回答:「IBM是一家幫助企業IT部門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的公司。」

    巴菲特對科技企業的胃口遠遠不止這107億美元的手筆。

    2011年聖誕節,巴菲特寫給聖誕老人的2012年新年願望名單列出他最想收購的企業。名單上先是幾家已完成而被劃去的公司,這是巴菲特噎完成收購的公司:GEICO、伯靈頓鐵路、物流巨頭McLane。後面是巴菲特希望收購的三家企業: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富國銀行、谷歌。

    82歲的巴菲特竟然想要收購谷歌這個全球市值最大的高科技企業,等他100歲時,他的能力圈會拓展到多麼巨大呢?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