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樂的生存之道since 2012-04-27
本部落格為作者自行投資與觀察之紀錄,讀者閱讀文章應審慎評估投資之風險,本人不負任何讀者自行投資行為之虧損責任,特此聲明!所引文章內容若有侵權或冒犯之處,請告知版主刪除!

目前分類:小樂之存股心法 (6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你認為自己的開車技術比其他人高明嗎?或是你認為自己答題的準確度比別人都要好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也許你正顯現出行為經濟與行為財務學理論所提出的「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效應。
所謂「過度自信」,行為財務學者的解釋為:「指人們經常過度相信自己判斷的正確性,而當人們覺得自己對於事情的結果有控制力時,其過度自信的傾向會更明顯。」在投資上,過度自信的現象會造成投資人交易頻繁的結果,從而提高股票週轉率,卻也進一步影響了投資績效。
    當投資人認為自身有足夠的知識與判斷力時,就容易產生過度自信的效應。過度自信常會使人高估自己的知識,誇大自己控制事件的能力,從而低估可能存在的風險。例如當投資人所選股票的價格不斷創高時,其自信心也會跟著增加,於是就更大膽地搶進股票,或是更頻繁地買賣,無視於風險的增加,結果套牢在高點。
    國立空中大學商學系主任謝明瑞說:「Daniel, Hirshleifer and Subrahmanyam(1998)提出過度自信對投資人在資訊處理的過程中,有直接和間接兩方面的影響。直接的影響是投資人會過於重視自己所蒐集到的資訊,並高估這些私人資訊的正確性。間接的影響是投資人會過濾掉一些不支持自己之前投資決策的資訊,而相信那些支持自己之前投資決策的資訊,以維持自己的信心和自尊。因此,在評估股票是否可作為投資的標的時,就出現了過度自信的情況,且其決策常會因為出象的不同而有偏誤。」也就是說,在投資上過度自信的結果,會造成敝帚效應(又稱原賦效應)及處置效應(即留下虧損股票,賣出獲利股票)的產生。
    投資人要免除過度自信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謝明瑞提出幾點建議:
    1.告訴信心十足的客戶(或自己),再樂觀的情況也有看錯的時候
    2.要養成紀錄失敗的習慣
    3.從錯誤之中學習
   也就是說,隨時保持一顆虛心學習的心,了解並承認自己的錯誤,並記下自己的投資流程,投資獲利也許就不是那麼遙遠!

延伸閱讀:

[心法]投資為什麼要擬定sop?

[心法]再談投資為什麼要擬定sop?

[心法]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略論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

[心法]寫下投資紀錄!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們存股的目的無非為了賺取穩定的配息,因此如何事先預估持股公司的配息就相當重要!溫國信先生在其「存好股我穩穩賺」一書中推估股利的方法為:

預估全年每股盈餘=第三季季報EPS×1.333(先除以9個月再乘以12個月)

以興農為例:2012年前三季的eps為0.86元,推估全年獲利為0.86×1.333=1.146,四捨五入後預估全年每股盈餘為1.15元(2012年實際每股盈餘為1.22元,推估的盈餘已相當接近!)

    再來我們以2012年預估的全年EPS再乘以配息率即可得推估得知現金股息。

    以興農為例:

興農2011年的配息率為78.4%(0.8/1.02),則1.15*0.784=0.9016 四捨五入之後得出推估股息為0.9元(2012年預計發放之現金股利為0.8元,亦相當接近!)

    不過要注意的是,此種股利推估的方式適合獲利穩定且配息政策穩定的公司,否則推估出來的股息將有很大的誤差,也會影響到我們對於現金殖利率的計算。如以宏達電為例,2011年每股盈餘有72.73元,配息40元,配息率為54.79%。但2012年每股盈餘降至19.69元,僅配息2元,配息率為10%,實在是差很大!

以下列點說明預估配息時應注意的事項:

1.以前三季EPS推估全年盈餘仍會有誤差的風險存在(如第四季獲利不佳或突然轉為虧損)

2.避開每季盈餘波動性太高的公司(因為推估值會失準!)

3.避開配息政策不穩定的公司

4.避開配息率逐年下滑的公司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老房子的土牆邊或者其他沙土鬆軟的地方,你仔細留意就能夠發現一些下陷的小坑,或大或小,形如漏斗,是誰無聊隨便在地上挖的麼?這可就錯了,在這個漏斗形的小坑底部隱藏著一位地下殺手——蟻獅。

    蟻獅是蟻蛉的幼蟲,它有著一對鐮刀狀的大顎,並為自己製造一個坑狀陷阱,一旦有昆蟲滑入坑底,它便用鋒利的大顎刺咬,並將其拖進土裡吃掉。為了防止被較大的獵物反過來將自己拖出坑底,蟻獅身體上的鬃毛都是向前的,走路也只會往後退,而不會向前走。

    蟻獅尋找乾燥和鬆軟的土壤,旋轉著用大顎不斷將土往上拋,慢慢的在地面上就形成了一個四壁光滑的漏斗狀小坑,它便藏匿在坑底,耐心等待經過的昆蟲滑落。也許是幾分鐘,也許是幾個小時,也許需要幾天,它就這樣一動不動地埋伏著,仔細感受周圍的一切風吹草動,忍受黑暗,忍受飢餓,忍受孤獨,耐心地等待著,等待,等待,再等待。一旦有獵物上門,它便迅速出擊,一擊斃命。

    很多地方我們都能看到蟻獅的身影,因而知道這位孤獨的殺手是成功的,而它成功的唯一秘訣就是——忍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8308-445926.html

小樂心得:

老子說:「道法自然。」很多人事的道理我們都可藉由觀察自然界的現象而生發靈感。上文中的蟻獅就是個例子。各位注意到蟻獅在等待獵物的過程之前做了什麼事嗎?首先牠會為自己製造一個坑狀陷阱,並耐心等待昆蟲滑落,然後再以鋒利的大顎刺咬,並將其拖進土裡吃掉。這給我們投資上的啟示為何呢?我用下表來說明:

蟻獅的行為

投資啟示

製造坑狀陷阱

投資前必須了解一家公司的產業前景、營運概況、財務結構,確認公司是否值得投資。因此在這之前,投資必須累積經驗和知識,以找出優秀或具潛力的公司。

耐心等待昆蟲掉落

找到優秀或具潛力的公司後,還要耐心等待公司股價來到合理或便宜的區間!

以鋒利的大顎刺咬,捕捉獵物。

等待公司股價來到合理或便宜區間之前,必須累積手中資金,等到股價落到設定的價格,再積極大量買入。

以上心得供大家參考囉!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透視公司經營層的「五鬼搬運」術       文/盧怡安

 

博達財報資訊揭露不實,只是上市櫃公司唯一的個案嗎?半年報即將出爐,但許多報表之外的交易,在報告上根本看不出來,連資深的會計師都無法識破……

 

八月四日,在一場「會計師經營執業環境的未來與挑戰研討會」上,台灣省會計師公會理事長陳兆伸當著金管會委員吳琮璠及副主委張秀蓮的面,針對博達案後社會對會計師查帳的要求日升,大聲直言說:「現在會計池裡的(公司)都是鱷魚,根本不是一般的魚!」形容在財報表面上交易一切正常,公司體質卻已經出了問題;就像是平常不動如浮木的鱷魚,會突然張開血盆大口吞掉了投資人的錢。

 

這些發言引起了一陣喧騰,把會計師和上市櫃公司的「緊張關係」拉升到了最高點,但也點出了上市櫃公司經營階層「五鬼搬運」的手法,越來越高明,在上市公司半年報即將公布的前夕,更讓會計師界籠罩在草木皆兵的氣氛中。

 

致遠會計師事務所執行長王金來表示,現在會計師要負責監督的,都是「高級的管理舞弊」,而非過去與一般階層的行政錯誤,但不肖公司的交易手法日漸複雜,要看董事會紀錄有紀錄,要函證、要合約都具備,對象也絕非關係人,但是,「一個借貸轉成十幾個借貸,衍生性商品交易紀錄密密麻麻,還都是英文的,叫人看不懂。」

 

到底有哪些衍生性金融商品和新穎的手法,竟然能讓上萬名會計師奉行的審計準則都失效?許多會計師其實吃過不少公司的悶虧,但依據現有會計準則編報表,卻很難逼他們現形,從他們經驗中,可以整理出最駭人聽聞的十大手法。

 

‧ 銀行將應收帳款轉賣海外 增加會計師查證難度

 

首先,第一次因為博達事件而翻上檯面的,就是利用應收帳款質押融資(Factoring),把不實應收帳款變成帳上現金的新手法。原本銀行是為了開發更多收取手續費的業務,收取企業客戶的應收帳款,並相對融資給他們,多半是買斷客戶的應收帳款,將收款權移至銀行內部。過程有點類似過去大家熟知,把應收票據拿去銀行,折成現金的貼票業務。不過,卻因此被業者利用來衍生為列在帳上的現金。

 

一位資深的會計師指出,過去上市櫃公司到了四月份年報結算前,為了要美化財務報表,製造出連年屢創新高的假營收數字,會將堆放在倉庫多年、已經失去市場性的「爛存貨」,透過向子公司塞貨的方式拉高營收,存貨變成財務報表上「新鮮的應收帳款」。但是即使堆到子公司去,存貨畢竟還是賣不出去,子公司沒有錢付款給母公司,到了隔年編財報時,往往就會出現過期的「爛應收帳款」。過去膨脹營收的手法,會計師說,公司自己玩到了這裡,通常遊戲就玩完了。

 

但是這些應收帳款有了銀行的幫忙,在前一年質押融資,就可以馬上回轉成帳上「新鮮的現金」。銀行也不是笨蛋,在這些可疑的應收帳款尚未確實回收之前,公司拿到的現金是受到限制的,可能被銀行止扣,或是背後有合約規定無法動用,除非帳款一一回收。

 

銀行這項業務,應該是讓正常營運的公司運用,取得靈活的營業資金,但是有些公司著眼的,卻是會計報表上鉅額的帳上現金,足以讓投資人賦予正面評價;加上營收數字可藉由這種手法不斷灌水,股價很容易炒作。今年博達還沒出事之前,就曾經有會計師「誤會」博達是一家好公司,資本額才四十六億的公司,竟有六十三億元現金,還心動的想要去買,卻不知道這六十三億元,根本是不能動用的虛帳。

 

如果這項業務是國內銀行所承辦,會計師若起懷疑,還能函證銀行出具是否受到限制用途的說明。但是,一旦經由國內承辦此類業務的銀行,轉介到國外銀行去,再經過包裝,由國外銀行將這些應收帳款債務證券化,分散銷售給不特定投資人,國內知名事務所的會計師坦承:「這種合約根本連看都看不懂。」若想要函證,公司甚至可以「安排」國外銀行答覆,一些沒有邦交國家的外國銀行,國內又沒有設分行,所收到的「答覆」可信度也不見得高。

 

第二種手法近年來更是普遍存在於上市櫃公司,就是公司表面上籌募海外可轉債(ECB),實際上特定關係人卻可用很低的金額比例,購買其中的選擇權部分,從中獲取數倍以上的可觀利潤。

 

根據證交法規定,公司若辦理現金增資,其中一○%到一五%必須提供出來由員工認股,其餘八五%也必須由原股東認股。但是海外可轉債則無這樣的限制,認股的特定人可以由經營階層安排,或根本是由董事長介入的。也就是說,當公司股價有上漲空間,這些特定人就有機會轉換並售出股票獲利。

 

‧ 調整海外可轉債轉換價格 關係人獲暴利

 

原本這種想法的限制,在於國內公司發行海外可轉債動輒數十億元,關係人再有錢,也不可能一下子拿出這麼多,只為等待未來轉換股票的時機。因此承銷券商目前有一種拆券的財務工程技術,將海外可轉債中,可以將債權轉換成股權的選擇權,與債券本身拆開。一位會計師表示,例如說一張六十億元的可轉債,就可以拆成約一億元的選擇權,和五十九億元的公司債。

 

有了這項技術加持,董事長或關係人就可以只合資拿出一億元,認購選擇權的部分,其餘五十九億元由承銷券商,找銀行之類需要固定報酬的金融機構或法人來認購,反正對這些投資機構來說,公司債最後到期連本帶利,還是有高於定存的報酬。

 

最可怕的是,若在海外可轉債轉換到期時,公司股價表現不佳,公司經營階層甚至可以偕同券商,調整轉換價。例如原本公司股價五十元,轉換價定在四十五元,但後來股價掉到了四十元,一諝i轉債投資人就會選擇保留債券不轉換成股權。但這些特定人手上只有選擇權,因為股價都已經低於轉換價,選擇權就變得不值錢。然而,經營階層卻可以協同券商將轉換價再下調到三十元,使得關係人一樣能用一股比市價低十元的價格購入股票,再賣回到市場賺差價。一位前執業會計師坦言:「他們簡直立於不敗之地。」也難怪券商向上市櫃公司推銷海外可轉債時,許多公司趨之若鶩,驚呼真有這麼好的事!

 

這種手法最不好的影響,就是原本公司法中規定股東有平等的權利,但公司經營階層卻可以利用有利地位,只圖利自己,轉換了一堆股票售出,他們賺了一筆差價,但轉換後使一批庫藏股或新股流入市面,膨脹公司股本,原始股東的比例變小、權益也受損,好處只有當初的特定人拿走了。

 

‧ 謊稱外資入股 以隱藏負債比數字

 

第三種手法稱為「假入股、真舉債」。現在有越來越多公司陸續宣布與外資策略聯盟,順勢引進外資買下公司的股份。看似正面,不過卻有部分公司可以利用這種手法掩人耳目,實質上進行鉅額舉債。

 

這種手法最主要目的,是為了美化負債比。例如一家股本三十億元的公司,引進五億三千萬元的外資股份,看似股本增加至三十五億三千萬元,外資占一五%;但其實是借了五億三千萬元,負債比一下拉高了一七‧六%。也就是說,用這樣的方式,可以隱藏一七‧六%的負債比數字,股價不會因為負債比拉高而被負面評價,反而會因為投資人對合作案的期待而對股票持正面評價。實務上,往往公司體質已經變壞了,仍無法從財報上察覺。

 

這類公司在外資入股後,通常看不見有什麼實質的合作,彼此做做樣子,一旦債務合約到期,雙方就假裝合作破局,外資便乘機撤出。

 

一位會計師指出,為了方便債務到期時計算,和防止所謂的外資偷賣公司股票,公司經營者、大股東都會極力將股價維持在穩定的區間中,如果和同業一比,其股價出現不尋常的平靜,甚至大盤起落二、三○%,這些公司的股價卻毫無波動,就有可能動的是這種腦筋。

 

第四種手法,則是惡意隱藏公司資產背書保證的紀錄。一般上市櫃公司大股東、經營階層自己向銀行借錢,欲以公司現金存款做連帶保證時,財報上必須註明這項行為。於是有些經營階層透過職權,把公司現金存款提款單,蓋章填妥交由銀行,銀行圈存後,公司帳上現金看來平常沒什麼兩樣,經營階層同樣達到目的,卻能避開必須揭露訊息的規定。

 

例如公司現金存款有三億元,經營者個人借兩億元,他便蓋章填妥兩億元的提款單放在銀行,簽約說明當他到時還不出錢來,銀行便可以直接將公司現金領出來補。銀行沒有風險,經營者沒有被質疑的危險,這項合約只有「你知、我知」。

 

銀行說明,當會計師來函函證公司現金存款時,銀行可以註明公司「帳上現金」及「可用現金」,但會計師表示,按照常理判斷,有誰會想到非當期交易所產生的現金,還要查背後合約?

 

除了上述四大手法,設人頭公司產生假營收數字、假交易,或是利用關係人用鉅額購買公司資產來美化盈餘等老掉牙的方法,還是不斷地在市場上發生。去年第三季,證期局曾發函給會計師事務所,糾正會計科目中的「薪津」誤植為「薪資」、「壞帳損失」誤植為「呆帳損失」,雖然這只是其中一份公文,但證期局人力疲於處理這類細微末節的事,無法查出重大舞弊。現在,正在趕工上半年年報的會計師,也陷入一種大小細節都要查的恐慌當中,真的能發揮監督功能嗎?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小樂答客問:衛星持股與核心持股該如何配置?

    基本上這一個問題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就我而言,我的配置方向是朝著50%被動持股以及50%主動持股為方向。

    被動持股部分,我是以台灣高股息(0056)加上fb台灣50(006208)做為被動持股。持有ETF的好處基本上許多投資大師如巴菲特、柏格等人都相當推崇,只要大盤漲,分散持有大盤成分股的ETF也會跟著雨露均霑,不會有漲了大盤賠了個股的窘境。而且持有ETF不需要擔心個股業績好壞的問題,因為基本上業績不好的個股不會被留在ETF成分股當中。買進ETF的另一項好處是:個股的股價會有一去不回頭的情況(請看2498的股價!),但是ETF的走勢會較貼近大盤。一般而言,大盤走勢會上上下下,但鮮少會有一去不回頭的狀況!(當然萬一處於超級大空頭的市場就另當別論!)因此ETF無論是用存股的方式持有,或是波段的進出,都是可以的!

    主動持股部分,我分為核心持股與衛星持股。核心持股部分主要是挑選產業穩定(如與民生相關的食衣住行產業)、財務狀況建全、股價波動度小、受景氣影響較小且每年穩定配發股息的長春型企業,通常可以選擇相關產業的龍頭股或是集團股。另外,一些具有特殊利基或獨佔寡占的中小型股,亦可納入考量。總之,核心持股的選股方向主要是以能長期持有並賺取股息為主,不必在意短期股價的波動!至於衛星持股的部分,則可以該公司業績是否持續成長、獲利是否改善、財務體質是否更趨穩建、產業是否處於擴張階段為擇股方向。衛星持股主要是以波段持有為主,賺取其資本利得的部分。但應該注意的是,即使衛星持股符合以上條件,仍應注意買入之安全邊際是否足夠?否則買在其股價大幅揚升之際,持有成本拉高,如遇股市利空反轉,股價的波動必然劇烈。因此在挑選衛星持股時,還是必須考慮買入之價格是否合理,並須觀察公司整體營運的表現。

    而就核心持股配置與衛星持股配置而言,比例上可視自身需求進行調整。以我而言,我的目標是將兩者的比重維持在3:2的水準。而當遇到衛星持股股價大幅上漲時,除了可以分批賣出賺取資本利得之外,亦可用再平衡的觀念,賣出部分漲幅大的股票,買入下跌的持有標的(當然前提是要確認下跌的標的仍具投資價值),以維持整體投資比例的平衡。

    最後附上我自己目前的核心、衛星持股組合,給大家參考,但不是做為任何投資的建議,請評估自身的投資風險!

核心持股

股號/股名

4/22收盤價

產業地位

1102/亞泥

37.1

遠東集團/台灣水泥市占第二

1712/興農

14.55

國內農藥龍頭大廠

4205/恆義

41.55

國內豆腐類製品之食品大廠

衛星持股

6279/胡連

68.1

車用連接器端子大廠

8926/台汽電

19.7

國內汽電共生大廠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投資為什麼要擬定sop?。我在那一篇文章中談到投資人擬定投資流程(或者說投資的標準作業程序),主要是為了避免情緒的波動而事先做出的投資承諾。然而是否好的投資流程必然會有好的結果呢?如果不是必然有好結果,那麼擬定投資流程的意義何在?或者說:投資流程究竟能提供給投資人什麼樣的啟示呢?

    就第一個問題而言,很顯然的,好的投資流程未必有好的獲利結果。即使我們做對所有的事情,但一隻黑天鵝飛來,我們還是很可能因此在投資上受到重傷害。那麼既然投資流程並不能保證我們獲利,那其存在的意義何在?再回答這一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以下的圖表。

 

好結果

壞結果

好流程

應得的成功

運氣不好

壞流程

狗屎運

現世報

(圖表摘自:為什麼會賠錢-《弄懂投資最常見的16種心理陷阱》一書)

    由上表看來,我們當然希望自己的投資流程正確並且得到成功,這是理論上最理想的狀態。但我們也說過,好流程並不能保證我們得到好結果,因為很可能這其中有我們無從預知的因素。但運氣不好並不能抹殺好流程正面的影響力,因此只要確認我們自己的投資流程沒有問題,即使遭遇短暫的失敗,終究會有烏雲散去的時候。

    最糟糕的情況是上表的壞流程-好結果。我們可能因為隨機的幸運而誤認為自己擁有良好的投資流程,並持續這樣糟糕的投資流程。人在成功之時很可能將之歸因於自己的技巧或流程高超,而不願承認那是運氣使然。如果你因為命中一檔飆股而沾沾自喜時,千萬記得問一問自己:自己是真的看得出來股票獲利的潛質還是只是運氣好猜中的?

    價值投資大師葛拉漢從橋牌的遊戲當中點出了流程的重要性,他說:「我要提醒橋牌玩家們,那些橋牌高手重視的是有沒有好好打一手牌,而非打得成不成功。」只有專注於流程而不是結果才能幫助我們找出真正致勝的理由。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說法:「不以成敗論英雄。」例如楚漢相爭,項羽雖敗,卻無礙於他的霸王地位與英雄形象;劉邦雖勝,仍難脫司馬遷給予其地痞流氓的評價!投資若是以結果論英雄,就好像說在同一個年度裡,一位年化報酬率40%的素人投資者比起年化報酬率只有20%的巴菲特厲害一樣可笑!

    最後我引用詹姆斯・蒙帝爾在其著作中的一段話作結:「專注在流程上,能讓我們免於擔憂那些投資實無法控制的層面(例如報酬)。藉著聚焦於流程,我們能將自己的潛能極大化,以產出較佳的長期報酬。」(為什麼會賠錢-《弄懂投資最常見的16種心理陷阱》) 

快速結論:

專注於流程,比專注於結果更能讓投資人產出較佳的長期報酬!

佳句摘錄:

約翰・坦伯頓:「當你最成功時,正是回顧反省投資方法的時機,而不是等到犯最大過錯時才那麼做。」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評價一檔股票到底適不適合投資,不能只用感覺,你可以試著為自己想要投資的標的打分數呀!

啊!你說分數怎麼打?之後告訴你...待續!

 

 

評分項目:

經營團隊5

 

經營團隊是否具有誠信

 

→是+1 否+0

 

經營團隊的目標與誘因是否與股東利益一致?

 

(觀察指標:董監持股比例)

 

→是+1 否+0

 

經營團隊是否經常出現談論公司盈餘的預測?

 

→是+0 否+1

 

經營團隊對於企業策略、營運和財務是否有詳盡的了解或闡述?

 

(觀察項目:公司年報)

 

→是+1 否+0

 

經營團隊是否專注於本業,不做無關本業的投資?

 

(觀察項目:轉投資)

 

→是+1 否+0

 

產業情況7

 

產業是否易於了解?→是+1 否+0

 

產業是否處於成長趨勢?→是+1 否+0

 

產業是否具有延續性?→是+1 否+0

 

產業是否有景氣循環問題?→是+0 否+1

 

公司所處產業是否面臨較多的競爭對手?→是+0 否+1

 

公司所處產業是否具備高度的進入障礙?→是+1 否+0

 

公司產業是否具寡佔或壟斷的優勢?→是+1 否+0

 

經營績效5

 

是否具備多年連續獲利的績效?

 

(觀察指標:近6到8年之EPS)

 

→是+1 否+0

 

是否具備多年配發現金股利?

 

(觀察指標: 近6到8年發放之現金股利)

 

→是+1 否+0

 

是否具備較好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觀察指標:近6到8年之ROE)

 

→是+1 否+0

 

與同業相比是否具備較高而穩定的毛利率?

 

(觀察指標:近6到8年之營業毛利率)

 

→是+1 否+0

 

與同業相比是否具備較高而穩定的營業利益率?

 

(觀察指標:近6到8年之營業利益率)

 

→是+1 否+0

 

財務狀況3

 

公司的債務及財務結構是否在合理水準?

 

(觀察指標:負債比/槓桿比/速動比/流動比/利息保障輩數)

 

→是+1 否+0

 

公司是否經常辦理增資、私募等籌措資金行為?

 

→是+0 否+1

 

公司多年來的自由現金流量是否為正數?

 

(觀察指標:最近6到8年的自由現金流量)

 

→是+1 否+0

 

股價4

 

目前的股價而言是否處在歷史偏低的位置?

 

(觀察指標:6-10年股價)

 

→是+1 否+0

 

目前的股價而言現金股息殖利率是否高於6%?

 

(觀察指標:現金股息殖利率)

 

→是+1 否+0

 

目前股價與同類型股票的本益比相較是否偏低?

 

(觀察指標:同業本益比)

 

→是+1 否+0

 

目前股價而言是否低於淨值?

 

(觀察指標:股價淨值比)

 

→是+1 否+0

 

評分標準

 

評分區間

買賣建議

20-24

強力買進

15-19

買進

10-14

持有

9分以下

賣出或停止買入  

 

 以上為個人投資觀察以及練習心得,請自行評估投資風險!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優秀經理人特質之七:有彈性的信心
1.每一個基金經理人都必須對自己的看法有信心,但他們需要我所謂的有彈性的信心,或在證據改變時有能力改變他們的看法。
2.好的基金經理人必須避免過度自信,或不計代價固執己見。
散戶啟示七:
投資時要知道什麼時候該堅持己見,對於自己的持股具有信心;但也必須視情況的變動而有所調整,保持彈性。
優秀經理人特質之八:勇於不同
優秀的投資經理人是「自己的主人」,是能獨立思考而不過份受傳統想法束縛的人,而且往往樂於接受挑戰。
散戶啟示八:
投資人若能獨立思考,敢於與眾不同,才有機會在市場上勝出!
優秀經理人特質之九:了解自己
1.基金經理人必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並設法彌補短處。
2.我心信一位優秀的基金經理人必須找到一種適合自己個性的風格或方法,並且持續使用這種方法。
散戶啟示九:
投資上你不必成為十項全能,但必須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並持之以恆。
優秀經理人特質之十:經驗
正如馬克吐溫說的,「歷史從不重複,但它有相同的韻腳」--同樣模式確實經過一段時間會再度發生,而除非經歷過完整的經濟循環與股市循環,就稱不上經驗老練的投資人。能把今日的事件放在歷史背景下看確實很有用。
散戶啟示十:
散戶投資人除了瞻望未來的投資前景,也要懂得向歷史取經,千萬不要存有「這次不一樣」的心態。
優秀經理人特質之十一:誠實
誠實是必要條件。誠實就是對投資人、公司和同僚誠實。但同樣重要的是,對自己誠實。
散戶啟示十一:
誠實是最好的策略,對於投資,誠實地面對自我極其重要!
優秀經理人特質之十二:常識
1.當投資中面對新的或不尋常的事物時,我永遠會回到第一個原則-這是否合理?
2.當事情好得不像真的時,它可能就不是真的。
散戶啟示十二:
散戶投資人總想挖掘出最具潛力的明星股票,但在投資之前我們必須想想:他是否真的這麼好?根據各種合理原則判斷一家公司而不是憑藉熱情與感覺,有助於減少我們投資上的失誤。

逆勢出擊:安東尼.波頓投資攻略

(點擊圖示前往購書支持本站!)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著名基金經理人安東尼波頓在其著作《逆勢出擊-安東尼波頓投資策略》一書當中提出優秀基金經理人的十二項特質。雖然我們不必成為基金經理人,但藉由安東尼波頓這位在25年的經理人生涯中創造平均20%的績效的投資大師之分析,我們不妨從這些特質中去思考我們要如何成為一個更優秀的投資人。以下摘錄書中所提到的十二項優秀基金經理人的特質,以及我的一些心得想法:

優秀經理人特質之一:透視之眼

1.基金經理人必須善於橫向思考,能以切線式的思維看世界。

2.隨時準備質疑他人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物。

3.能夠看出今日受冷落,但未來某個階段可能受投資人青睞的公司具有那些特質。

4.一個優秀的基金經理人要慧眼獨具。

散戶啟示一:

在投資上,擁有獨立判斷思考的能力,才不至於落入從眾的思維模式之中!

優秀經理人特質之二:個性

1.一位優秀的經理人必須冷靜,對成功和失敗一視同仁。

2.太情緒化的人很難成為好的基金經理人。

3.好的基金經理人應該謙虛,並樂於犯錯。

4.優秀的基金經理人能處理錯誤,並從中學習。

5.他們必須心胸開闊,並喜歡提出疑問。

6.他們需要專心一致和持之以恆。

散戶啟示二:

許多投資人會虧損的原因其實是個性使然,了解自我並在個性上適度調整(雖然這對大部分人來說有其難度),有助於邁向更好的投資水準。

優秀經理人特質之三:有條理

1.好的基金經理人做事有條有理;缺乏經驗的基金經理人因缺乏條理而效率低落!

2.好的經理人利用時間的優先順序是不可或缺的方法。

散戶啟示三:

散戶投資人必須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流程,按部就班地進行,避免受情緒左右而影響投資判斷。

優秀經理人特質之四:渴求分析

1.基金經理人喜歡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們不喜歡只有結論,而想知道完成結論的過程。

2.在投資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你自己思考,每個人都得挪出時間做這一件事。

散戶啟示四:

投資人對於想要投資的標的必須投入時間去了解,不是只看股價的漲跌與公司經營的最終成果,要能具備解讀與分析的基礎能力,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優秀經理人特質之五:講求細節的通才

1.優秀的基金經理人對各領域的知識必須既廣博又深入。

2.他們對於各類產業和公司都有相當的知識,對工作將極有助益。

散戶啟示五:

知識就是力量,尤其投資是一件相當複雜的學問,必須具備廣而博的知識,才能應對多變的投資環境。散戶投資人應該主動積極地擴充並深入各方面的知識,而不能有偷懶的藉口。

優秀經理人特質之六:渴望贏

基金經理人面對的是競爭而壓力沉重的環境,必須有想成功的動機。

散戶啟示六:

面對投資,我們的心態應是十分慎重的,沒有贏的決心是很難留存於市場之中。這不是遊戲,這是一場戰爭,你必須存活下來的戰爭。

下篇待續...

逆勢出擊:安東尼.波頓投資攻略

(點擊圖示前往購書支持本站!)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積極型價值投資法》一書作者尼爾森對於持股的投資人提出以下的建議:
    和你的股票結婚,但記得簽婚前協議書。
    和股票結婚,指的是持股者要有與股票長相廝守的準備,亦如巴菲特所言:「我希望持股的時間是永遠」。可是倘若持股的標的出現了問題,我們還需要選擇跟股票共患難嗎?
    尼爾森認為投資人與股票簽訂婚前協議書,指的是我們事先擬定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婚姻必須結束(即賣出股票),而這個婚前協議的規範必須具體。例如我們可以從公司的營收表現、資產狀況、財務比率或產業趨勢等面向來加以檢視。假如這其中有些變數不符預期,就該放入留校察看名單,並追蹤其是否在一定的時間內有轉好的跡象,否則就應該放棄它。
尼爾森還建議我們對於那些留校察看的投資清單時,需抱持著「杯子半空」的心理(即偏向於保守悲觀之態度)。他指出投資人該問的兩個重要問題:


1.這個問題會是短期的嗎?還是有變成長期的趨勢?

(例如中華電遇到NCC要求降低網路或通話費用;台汽電遇到民眾對於電價收費過高的疑慮。)

2.這會惡化成更大的問題嗎?

(例如柯達軟片公司遇到數位儲存及相機的革命,使得軟片無用武之地!)
    最後我以作者在書中的一段話作為本篇文章的結語:「你需要找到一檔可以放心和她結婚的股票,寫下婚前協議書,成婚時,立下誓言(找出價值創造因素),一旦公司違背誓言,就將它留校查看。如果基本面的惡化是短期的,就留下股票。如果不是短期的,就應該在不記恨下迅速離婚。」

    

快速結論:

事先決定賣出股票的具體條件,不符合的就應該考慮賣出!

精彩回顧:

投資流程圖請參考投資迴路一文!

 

積極型價值投資法:超越市場漲跌的贏家法則

 

(點擊圖示購書!)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叡和小翰是兩兄弟,哥哥小叡很聰明,在學校成績經常名列前茅,得到師長及同學的愛戴;弟弟小翰則資質一般,成績經常在及格邊緣。有一次學校考試,小叡突然肚子絞痛,結果那次成績得到85分,落居第二。而弟弟小翰卻在那一次的考試中得到了80分,超過以往的表現。你認為弟弟還是哥哥優秀呢?從數據看來,毫無疑問的哥哥的成績還是相當好,只是失去了他平常的表現!這是再顯然不過的道理。可是在投資上卻並非總是如此。

    從事基本分析的投資人希望找到一家偉大的公司進行投資,深信只有好的公司才能幫助自己獲利。但是所謂的好公司或偉大的公司通常已被大家所認定,因此容易被追捧,導致股價的波動程度加大,也壓縮了投資人獲利的空間。當從眾效應產生之時,那些所謂的好公司在投資價值上卻是大大減損了!孔子說:「眾好之,必察焉!」誠然!

    我們認為一家好公司當然是支撐股價相當重要的因素,但若被追捧過了頭,導致股價超漲而喪失了安全邊際,那麼這一檔標的對於我們就不再具備投資吸引力,即使投資人預期公司的營收及前景如何漂亮美好也一樣。換言之,好公司不是股票獲利的保證,便宜而受低估的好公司才是!而要藉由投資好公司而獲取利益,我認為以下的投資時機也很重要,提供大家參考:

時機一:

好公司遇到系統性風險(黑天鵝效應),導致股價大幅滑落時!

時機二:

好公司未如市場預期賺取更多利潤,導致賣壓湧現之時!

時機三:

好公司受短期事件的干擾,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導致股價重挫時!

時機四:好公司遇到轉型的瓶頸與調整,投資人心生疑慮之時!

補充報告:

我認為好公司應具備的特質:

1.優秀的歷史經營成效(觀察過去的經營績效,最好經歷多個景氣循環!)

2.值得信賴的領導團隊(注意是團隊而不是單一的明星經理人!)

3.穩健的財務體質(檢視公司是否具備抵擋亂流的能力)

4.專注本業之發展(堅持大方向)

5.求新而不盲目的策略(創新)

6.懂得因時制宜的調整(應變)

同場加映:

積極型價值投資法一書作者尼爾森的建議:

1.公司分析:XXX是好公司嗎?(個人心得:量化分析+質化分析)

2.股票分析:XXX是好的投資標的嗎?(個人心得:具備寬裕的安全邊際)

key1

通過前兩者之測試則可以買進該公司股票!

key2

通過第一項測試則可將該公司股票歸入觀察清單或是價格合適時想持有的公司!

key3

為每家你覺得值得持有的公司設定他們變成好股票的最適價格或評價水準!

key4

依股票納入觀察清單的時間長短不同,時常檢視公司的基本面,以確定其仍具備好公司的特質!

積極型價值投資法:超越市場漲跌的贏家法則

(點擊圖示購書!)

 

以上為個人投資觀察非個別投資建議請評估自身投資風險!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個人在學生時代準備考試時,常會遇到之前做過的題目如果答錯,在沒有任何複習或加強記憶的情況之下,通常再答錯的機率很高!而當我成為一名教導者時,我也常發現學生在做題目時,曾寫錯的題目也經常一錯再錯!有時我不免要大喊:「這個問題的關鍵點我不是講過好幾次了嗎?為什麼還是寫錯?」

    近來勤讀行為財務學等相關書籍,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人類在面對錯誤時,通常不願意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或過失,甚至會起而掩飾自己的錯誤!說起來,人類是否就沒有自省的力量,足以從錯誤中學習?《為什麼會賠錢》一書的作者詹姆斯•蒙帝爾認為想要從錯誤中記取教訓,就必須克服人性當中的兩種心理偏見-自我歸因偏誤和後見之明偏誤。

    在投資上,「自我歸因偏誤」指的是我們會將好的投資結果都歸功於自己身為投資人的技巧,同時會將不好的結果推諉給某件事或某個人。蒙帝爾以運動員與教練為例,說明當運動員有好表現時,往往會將功勞歸因於內在因素(如技巧好)。反之,當落敗或表現不佳時,則將落敗的原因歸咎於內在因素的比例就下降許多;歸咎於外在因素(如場地或裁判)的比例則提高不少。因此如要對抗自我歸因偏誤所造成的不良影響,蒙帝爾建議投資人必須建立起書寫投資日記的習慣,好讓我們明白自己的投資決策產生作用究竟是運氣使然(錯的決策,卻是好的結果)抑或是技巧的高超?只有經由交叉比對我們決策的理由與結果,才能找出真正使我們獲利的方式以及不再重蹈的覆轍。

    蒙帝爾建議投資人必須書寫投資日記的第二個理由,就是因為人們受到「後見之明偏誤」的影響。所謂「後見之明偏誤」,指的是「我們一旦知道結果是什麼,便會傾向認為自己老早就知道結果為何。」我們看到歷史上的投資泡沫的出現,感覺上似乎都有跡可循,事後金融專家的分析也都頭頭是道,但其實這是後見之明的結果。正如塔雷伯在「黑天鵝效應」一書的觀點,人們為黑天鵝現象的出現找理由,但之所以為黑天鵝現象,乃因其本身就是具有不可預測性!

    最後,我以蒙帝爾在《為什麼會賠錢》書中的一段話為本文作結:「對投資人來說,為何即時的投資日記真的會帶來實際助益,原因是期能幫助我們誠實面對自己在某特定時間點的想法,而不是我們在已經得知結果後,重新評估過的事件版本。投資日記是一種簡單、但十分有效的方法,能讓我們從錯誤中學習,並且塑造你投資方法的核心部位。」誠然! 

後記

各位在這個部落格可以看到我自己寫下每個月的投資觀察記錄!(即使我做紀錄之初尚未接觸行為財務學相關理論)以我自身的經驗加上行為財務學的理論發現,這的確有用!你呢?準備好面對自我了嗎?就是現在,勇敢寫下投資紀錄吧!

快速結論

克服人性偏誤莫如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想法,寫成投資日記!

 

引用資料及心得來源:

為什麼會賠錢?弄懂投資最常見的16種心理陷阱

為什麼會賠錢?:弄懂投資最常見的16種心理陷阱

 

點擊圖示連結購書!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容預告:由投資心理以及行為財務學的角度說明從眾行為的形成心理

預計po文時間:4/8

(待續...)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容預告:以行為財務學分析股票漲跌的風險!

預計po文時間:4/1

待續...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 (又稱稟賦效應):

稟賦效應是指當個人一旦擁有某項物品,那麼他對該物品價值的評價要比未擁有之前大大增加。它是由Thaler(1980)提出的。這一現象可以用行為金融學中的“損失厭惡”理論來解釋,該理論認為一定量的損失給人們帶來的效用降低要多過相同的收益給人們帶來的效用增加。因此人們在決策過程中對利害的權衡是不均衡的,對“避害”的考慮遠大於對“趨利”的考慮。出於對損失的畏懼,人們在出賣商品時往往索要過高的價格。(MBA財經百科)

    這個效應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投資人在面對手中持股虧損時,仍然繼續持有而不願停損。古語有言:「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也在說明人常高估自己擁有的東西之價值。因此,在面臨手中股票下跌時,不願意以較低的價格賣出,即是此種人性心理的偏誤。

    我認為,除非投資人在買進股票之前做過詳實的研究與分析,了解股票價值與價格的關係,並設定買賣的機械式操作,才不至於落入與股票談戀愛的思維中。俗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又謂:「能捨才能得!」面對持有的投資標的發生了質變,就應該斷然殺出!反之,若是確認手中的持股仍具有價值,即使漲多也不輕易賣出;跌深也不輕易出脫!當然,要確認企業的股票是否具有價值,誠需要一些量化(如財報營收數據)或質化(如經營者理念、企業精神、品牌形象)的分析,並記得永遠要考量葛拉漢所說的「安全邊際原則」。否則再好的股票在錯誤的價格買進,仍是悲劇一場呀!

    至於為什麼投資人很難將手中虧損的股票加以出清,除了原賦效應之外,其影響的因素有處置效應(disposition effect)、過度自信、過度樂觀以及自我歸因偏誤……等,留待之後再來討論!

快速結論:

為避免原賦效應,事先的個股研究以及設定買賣原則是很重要的,別讓自己的好惡影響了投資的判斷力!

心得補充:

之前剛投入股市時我也曾掉入原賦效應之中,一心認為自己手中的持股是具有價值的!事實卻證明我的選擇是錯誤的!那是我沒有認清該家企業在量與質的分析上,已然落居下風,但卻不願承認自己的失誤,只是一昧催眠自己說該家公司處在前景良好的的產業上,有機會改善其獲利的體質。假如我能早一點認清自己受到原賦效應的影響,早一步出清股票,或許我的損失就不會那麼慘重!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葛拉漢建議普通人的投資策略:讀後筆記

    一般人認識葛拉漢多半是因為巴菲特這位優秀的學生與門徒,巴菲特曾在葛拉漢的公司中工作多年,而葛拉漢則是跨足學術界與實務界,不但有學術地位,也在業界被廣泛推崇為價值投資之父,一般認為他所專長的就是尋找市價遠低於公司價值的便宜買賣,較少注意到他在1949年出版的『智慧投資人』一書中,其實對一般普羅大眾投資人有許多雋永的建議。 

    可以說在效率市場或投資組合理論之前,在學術界用許多統計來證明古老的傳統投資智慧有效之前,葛拉漢就做出發人深省的觀察,他研究自1914年以來的投資規則,他發現雖然商業狀況改變、法令改變、證券規則演變,但是股市中人性大致上是維持相同,因此,健全的投資中最重要也最困難的部份,就是投資人如何控制自己的投資態度與投資的天性(temperament),並沒有因為時間的經過而有改變。 

    葛拉漢建議普通人採取防禦型的投資方式,智慧的防禦型投資人的目標是保全投資資本的安全,以及免除經常被投資相關事務所煩惱的自由。防禦型投資人應該買進美國(本國)政府發行的儲蓄債券,以及依據一份充份分散的領導企業清單買進長期持有的股票,前提是買進價格依據過去經驗不是在太高的水準。 

    葛拉漢在投資組合的風險與報酬有個很特別的看法,傳統上認為承擔風險越高報酬越高,他認為投資組合的報酬率,不是以願意承擔的風險多寡來決定,而是大半由投資人願意及能夠承擔所需要的智慧工作量所決定,防禦型投資人暨安全又不用操心,可以獲得最低的報酬率,積極的企業家投資人則獲得最高報酬率,因為花時間找出便宜貨的價值投資策略,可以提供很高的報酬率,但是它的風險遠低於固定配息3%的債券。

    防禦型投資人在選擇普通股進入自己的投資組合清單時,葛拉漢有四點建議:一、是充份分散,建議在10到30種股票。二、篩選的公司必需是大型、產業龍頭、財務保守,商業模式很清楚容易理解。三、篩選的公司必須連續配發穩定股息,特別是最近幾年景氣谷底的時期,也要能配息。四、目前價位,不要超過過去五年平均盈餘的20倍,或是不超過最近一次景氣谷底時期盈餘的25倍。 

    基本上防禦型投資人就很像近年來爭論的被動型投資人,而葛拉漢所謂「依據一份充份分散的領導企業清單買進長期持有的股票」就類似今年來推出的指數型基金,特別是大型股的指數型基金,基本上就很像我國的台灣五十。而葛拉漢所強調的連續配息紀錄(三)與避免高價(四),和Siegel在「投資人的未來The Future for INVESTORS」所觀察到的DIV,高殖利率、國際化、低本益比,唯一不同的就只有國際化,看來1949年葛拉漢的智慧,和2003年Siegel所指出的投資人的未來,居然是如此的神似。

重點整理:

本文闡述了葛拉漢對於防禦型投資的建議,作者則認為這種方式跟目前0050ETF的被動投資方式很類似。主要目的還是在於規避持有單一個股造成的投資風險。

小樂心得:

投資的首要目的當然是希望獲利,但希望得到越高的獲利本身就隱含著對於可能風險的承擔。葛拉漢在投資歷程中曾遭受過失敗,因此他更重視的是本金的保全,即所謂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也由於他重視保有本金的觀念,使他在投資上發展出價值投資、安全邊際等理念。因此在進取型投資人與防禦型投資人之間,他選擇了後者。防禦型的投資,強調細水流長的穩健作法,而非短線的殺進殺出!孔子曾說:「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投資人該思考的不是如何在短期中獲取最大獲利,而是如何持續不斷地維持獲利成果!

原文出處:http://www.pjhuang.net/2008/06/blog-post_16.html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S.O.P,維基百科上的定義為:

標準作業程序(英語: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常縮寫並簡稱為SOP)是指在有限時間與資源內,為了執行複雜的事務而設計的內部程序。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標準作業程序能夠縮短新進人員面對不熟練且複雜的學習時間,只要按照步驟指示就能避免失誤與疏忽。

至於S.O.P的優點,維基百科的說明為:

標準作業程序的成立理由,通常有下列幾點:  

標準作業程序可以節省時間,因時間是寶貴的。

標準作業程序可以節省資源的浪費,因資源是稀少的。

標準作業程序可以獲致穩定性,因穩定是組織繼續存在的主要動力。 

缺點則為:  

標準作業程序常會抗拒變遷,無法因應特殊環境需要而適時調整。

標準作業程序的執行可能會延誤時機,無法滿足多數人的需求。 

標準作業程序往往造成「新政策」與「舊實務」之間的矛盾,較難推動改革。

    不要以為標準作業程序和我們沒有關係,事實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相當依賴S.O.P。例如燙傷的時候,我們會想到「沖、脫、泡、蓋、送」的處理順序;洗手的時候,有所謂的「濕、搓、沖、捧、擦」五步驟。而一些面對重大災害的處理,政府當局或相關單位也必須訂定相關的標準作業程序,所謂「防患未然」即是此理。還記得日本311大地震的事件嗎?雖然該項災害帶來不少日本民眾及財物的傷亡,但整體而言,其傷害程度因日本相關單位的應變措施,確實也降低了後續更大災情的可能(今日台灣廢核公投正沸沸揚揚,很難想像如同日本這樣的災害發生在台灣,不知要造成幾十甚至幾百倍的傷害!)。 

    講了這麼多,我想說的是:投資人在進行投資時,必須有一套自己的S.O.P!否則很容易因為情緒等因素,喪失了應有的判斷力!《為什麼會賠錢-弄懂投資最常見的16種心理陷阱》一書的作者詹姆斯•蒙蒂爾告訴我們:「身為投資人的我們,該如何避免自己掉落這些情緒時光旅行的陷阱呢?有一個很簡單的答案,就是做好準備與事先承諾。」也就是說:「我們應該要在一種冷靜、理性的狀態下,進行投資方面的研究,然後事先承諾會遵守我們自己的分析結果及準備工作的各個步驟。」蒙蒂爾並以知名價值投資人約翰•坦伯頓爵士為例,說明其在面對情緒歧異時事先承諾的策略。因此,面臨重大投資情勢改變時,投資人需要的是一套事先制定好的S.O.P,並貫徹執行。如若不然,投資人只是隨著市場的波動與情緒的牽引而起舞,終究無法立足於獲利的一方。  

    當然,前面我們提及S.O.P亦有其限制,當其遇到特殊環境的變化時,往往會有無法適時調整的缺憾。而在投資上,除了了解並執行自己的投資S.O.P之外,也要懂得檢討與調整,思考如何讓它更完善。如之前我們分享的面對自我一文中提到的概念,投資人秉持破除自我偏見及過度自信的想法,「時時警惕並審視自己的投資決策,準備好迎接一切可能的變化。」

    完美的投資S.O.P並不存在,也沒有絕對一體適用的通則,但一顆謙虛而勇於面對錯誤的心,是投資人最大的資產!

 

 

為什麼會賠錢?:弄懂投資最常見的16種心理陷阱

 

為什麼會賠錢?弄懂投資最常見的16種心理陷阱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llenlinp/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15072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則故事內容是這樣的:一位盲胞拜訪了朋友,辭別時,因天色已黑,朋友就給他一盞燈籠,讓他照路回家。盲胞對朋友說:「我不需要燈籠,無論明暗,對我都是一樣。」朋友說道:「我知道你不需要燈籠,但你如果不帶的話,別人也許會撞著你。」這位盲胞帶著燈籠走了,但走不多遠,卻被來人撞個正著。他對來人斥喝道:「看你怎麼走的!難道你看不見這盞燈籠?」來人徐徐回答:「老兄!你的燈火已經熄了。」  《一盞燈籠》

    上面這一則故事很能說明人往往缺乏自知之明,這道理同樣適用於理財投資。身為投資人,最怕的就是這種「謂己為賢」的高傲姿態,總將錯誤歸咎於其他因素,卻不懂得檢討自己的投資策略或流程出了什麼問題,這就跟故事中的盲人不知燈籠已熄的情況是一樣的!著名價值投資大師葛拉漢曾言:「投資人最主要的問題,以及最大的敵人,很可能就是他自己。」的確,投資人要先破除自己的心魔、偏見,才有可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誠如已故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說的一句話:「求知若飢,虛心若愚」。面對市場,我們應具備謙卑的心態,時時警惕並審視自己的投資決策,準備好迎接一切可能的變化。

    近日研讀有關行為財務學以及交易心理學之類的書籍,深有感悟。試問:為什麼大多數的投資人總是賠多贏少?其實說穿了就是大多數投資人「人性」的展現罷了!儘管千百年來人類科技文明變化迅速,但根植於人類心理深層的基因運作(或者簡單地說:情緒問題)卻鮮少改變(或者說幾乎沒有改變)!想要成為贏家,選擇跳脫人類心理本能的反應,違逆大多數人的慣性思維,才有可能!但這談何容易?因此透過行為財務學者的理論分析,我們可以了解人的心理決策過程對於交易行為的影響,從而避開不當的投資決策,減低人為情緒心理面的衝擊,建立一套無視於人性本能的贏家策略。

    如果你熱衷於投資,吸取了大量理論及演練實作,卻仍在市場上碰了一鼻子灰,或許你該想想是不是麥考伊醫師(註1)正住在你心裡!何不試著喚醒史巴克(註2)呢?

 

(註1:影集星艦迷航中的一名角色,總是展現人性,讓情緒主導一切。)

(註2: 影集星艦迷航中的一名角色,為人類與瓦肯人所生,瓦肯人是一個很像人類的種族,並且以合理與邏輯為生活準則,完全不受情緒影響著稱。)

行為財務相關書籍推介

 快思慢想

快思慢想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llenlinp/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67579

 

為什麼會賠錢?:弄懂投資最常見的16種心理陷阱

為什麼會賠錢?弄懂投資最常見的16種心理陷阱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llenlinp/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15072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基本上闡述了基本面分析以及技術分析的優缺點,關於基本分析,作者的觀點摘要如下:

1.基本分析法不能輕易帶來超常的回報,其根本原因是,為了確定股票的合理價,就必須對未來的企業經營狀況有準確的預測,而未來總是不可測的。

2.基本分析法代表了市場絕大多數參與者的投資理念,基本分析投資者的整體表現自然不會與綜合股指有明顯的差別。

3.理論分析和實際經驗指出了基本分析投資者戰勝綜合股指的兩個必需條件:一是保證資訊上的優勢;二是不為市場中非理性行為所惑,敢於逆向操作。

4.基本分析投資者成功的另一個因素,是必須以長期投資為目標,不為股價的短期波動所惑,在確定了股票的合理值後敢於逆向操作,充分利用市場中其他參與者非理性行為創造的機會。

    關於技術分析,作者的看法摘要如下:

1.技術分析法試圖利用股價過去的行為對其今后的走向做出預測,它認為決定股價的根本因素是股票在市場中的供需關係,而不是其內在價值。

2.我們多年的經驗可以說明,股票市場中的確存在著一些可利用的規律,其成功率之高和穩定性之久,遠遠超過了“隨機行走論”可以解釋的範圍。與“有效市場假設”相反,市場中資訊不對稱的現象經常出現,多數市場參與者也常有非理性的行為。

3.技術分析交易者的優勢正是通過對股價變動的分析,發現少數資訊優先者的行為,而比其他投資者更快地做出反應。

4.人類貪婪和恐懼的心理永遠不可能改變,技術分析交易者可以從股價的變化中,發現多數市場參與者改不掉的習慣,進行逆向操作而獲得超常回報。

5.每一個依靠技術分析法的交易者都必須通過自己的摸索發展出一套個體化的、以統計學為指導思想的交易系統。

6. 技術分析者對股票的合理價值沒有把握,因此對每一筆交易都要有明確的止損(stop loss)條件。進入交易後,一旦股價到達止損點或其技術狀態受破坏,就必須立即出手,絕不能猶豫。

7.為了充分利用交易模型在統計意義上的優勢,技術分析交易者必須進行頻繁的短期交易,因此交易成本對盈利情況有巨大影響。

8.目前美國股票交易傭金基本為零,也沒有印花稅,交易成本主要是買賣差價,特別是交易者自己的買賣單對股價的瞬間影響。交易資金量越大,股票的流動性越低,短期交易對市場的影響就越大,相應的交易成本也就越高。

9.技術分析交易系統一般更適合於資金量不大、運作靈活的交易者,這是規模較大的共同基金無法有效利用技術分析法的真正原因。

10.對於流動性差或交易成本高的市場,技術分析交易系統很難有效。

11.事實上,因為短期交易是個“零和游戲”,技術分析交易者的超常利潤正是來源於沒有資訊優勢和有非理性行為的其他投資者。

12.技術分析交易者的短期運作加快了資訊傳播的速度,抑止了非理性行為的發生,最終提高了市場的效率,而能在市場中長期盈利正是他們對市場貢獻的象徵。

    另外,作者也提到適合大多數人的股票投資方式:

對於多數普通投資者來說,管理費最低的股指基金是最佳選擇。

    從文章的敘述看來,作者比較偏好技術分析,但他認為技術分析交易者必須頻繁交易,因此交易流動性差或成本高的股票市場(如中國或台灣目前須課證交稅和證所稅)很難有效率,因為光是交易成本就可能吞噬掉獲利!

    至於基本分析者的優勢,作者認為必須建立在掌握充分的資訊優勢以及無視於非理性的逆向操作,並且找出股票的合理價值,長期投資。問題在於我們接受的資訊往往是不足的、落後的,甚至是扭曲的!這也是股神巴菲特為什麼一直強調企業領導人的誠信和才能,並投資於他所能熟悉了解的行業,道理就在於此。

    其實無論基本分析或技術分析都免不了不確定因素。基本分析根據企業過去的表現來預測企業將來的經營狀況,而企業未來的表現是難有一套絕對正確的衡量方式;技術分析者試圖追蹤股價的變化,察覺資訊優先者的行為,從而更快速的應變,然而股價的變化,卻可能是許多因素的交互影響所產生的結果,亦無絕對可靠的技術分析模型可供使用(即使短時間有,但只要新的交易模型為人所熟知,其效用自然大打折扣!)

    綜前所述,基本分析或技術分析都存在一些侷限,但其根本均源自於對於人性心理或多或少的猜測有關。老話一句,如果不想在兩者之間選擇,選擇指數化投資是適合大多數投資人的方法。

 

 

工商時間

 

小樂倉儲股理財寶購買頁面

 

 

http://www.cmoney.tw/app/ItemContent.aspx?id=1441&aaid=123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言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投資這件事也是如此。以我而言,投資股市可採行的管道有兩種:被動選股與主動選股。

    被動選股的理論乃立基於:股市為一個充滿效率的市場,所有股票的價格已經如實反映投資人的看法,因此難以獲得超額的報酬,故被動型投資人選擇持有一籃子的大盤成分股票或追蹤大盤指數來獲取接近於大盤的績效。如果你沒有時間看盤、不想追蹤公司基本面、不想費神了解總體經濟情勢,被動選股投資的方式接近於「懶人投資法」,適合大多數的投資人。但想獲取超額的報酬?這幾乎辦不到!(這其中包含手續費及交易費等因素)

    但如果你想從市場中獲取超額的報酬,唯有主動選股才有較大的可能!(相對的,其承受之選股風險亦較大!)秉持主動選股的投資者認為:股票市場並非具有相當的效率,往往存在著資訊不對稱的情形。有時一家公司的股票被大幅度地低估;有時另一家公司的股票卻又被大幅度地高估。這是因為市場存在著分歧的看法或不確定性。主動選股投資人希望能掌握住公司股票被低估的機會(不管是價值投資或成長投資法),搶先買進未來價值或價格會增長的股票,進而掌握打敗大盤的優勢!

    你想要獲得怎樣的報酬率就決定了你可能成為哪一種投資人!你可以當一個被動投資者,堅持紀律買進代表整個市場的指數化投資組合;或者成為一名企業的分析者,找出公司的價值所在與成長的契機。但不管選擇何者(或者兩者兼採),投資人都必須為自己的投資策略負責!定期為自己的投資策略做出檢討,當自己投資失利時,也能很快地找出原因,重新出發!


主動選股:小樂倉儲股理財寶購買頁面

 

 

http://www.cmoney.tw/app/ItemContent.aspx?id=1441&aaid=123

財寶

 

http://www.cmoney.tw/app/ItemContent.aspx?id=1441&aaid=123

 

指數投資書籍選讀

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安德魯•哈蘭著/丁惠民譯)大是文化

購書連結: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llenlinp/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63421

只買一支股勝過18%:理財專家不敢教你的事(施昇輝著)時報出版

購書連結: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llenlinp/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69093

投資金律(威廉•伯恩斯坦著/黃逸華譯)

購書連結: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llenlinp/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9856

文章標籤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