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樂的生存之道since 2012-04-27
本部落格為作者自行投資與觀察之紀錄,讀者閱讀文章應審慎評估投資之風險,本人不負任何讀者自行投資行為之虧損責任,特此聲明!所引文章內容若有侵權或冒犯之處,請告知版主刪除!

目前分類:經典與投資理財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第二首 唐.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在寺院裡,常常可以看到一尊大腹便便、揹著布袋的和尚塑像,我們稱他為彌勒佛。實際上,彌勒佛的法像不是如此,這個心寬體胖、笑容迎人的和尚是唐朝的布袋和尚,也是這首詩的作者。據說: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他時常揹著袋子在社會各階層行慈化世。有一天,當他跟農夫一起工作時,忽然心有所感,因而做了這一首詩。

「手把青秧插滿田」,描寫農夫拿著秧苗,一株接著一株往下插;「低頭便見水中天」,低下頭來看到倒映在水田裡的天空;「六根清淨方為道」,當我們身心不再被外界的物欲染著時,才能與道相契;「退步原來是向前」,農夫插秧,是邊插邊後退的,正因為他能夠退後,所以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最後他插秧時的「退步」,正是工作的向前進展。

這首詩告訴我們,從近處可以看到遠處,退步也可以當作進步。常人有一種傾向:看高不看低,求遠不求近。譬如:某人學問比我淵博,就尊重他;某人錢財比我富足,就巴結他。如果此人條件比我差,就不予理會,而不知道「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的道理。禪師們觀看這個世界與常人有顯著不同的看法,「低頭便見水中天」,就是要我們虛懷若谷低下頭來,才能真正的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日本有一位禪師曾經譬喻:「宇宙有多大多高?宇宙只不過五尺高。我們這具昂昂六尺之軀,想生存於宇宙之間,只有低下頭來。」成熟的稻子,其稻穗也是低低的俯垂著,我們想認識真理,也要謙沖自牧,把頭低下來。

一般人總以為人生向前走,才是進步風光的,這首詩卻告訴我們退步也是向前的,以退為進的人更是向前,更是風光。

古人說:「以退為進。」又說:「萬事無如退步好。」在功名富貴之前退讓一步,是何等的安然自在;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是何等的悠然自得。這種謙恭中的忍讓,才是真正的進步,這種時時照顧腳下、腳踏實地的向前才是至真至貴。人生不能只是往前直衝,有的時候,若能退一步思量,所謂「回頭是岸」,往往能有海闊天空的樂觀場面。

(摘錄自:禪學與淨土---禪淨篇>>禪師與禪詩 星雲法師)

小樂心得:

人生在世有時候需要「以退為進」,更需懂得謙虛為懷的道理投資亦然。投資者如果只想著看高、求遠,只是跟著市場的潮流而動,不懂得適時停下腳步思量,往往會因為狂熱的從眾行為而喪失自我。當午夜十二點的鐘聲敲起時,華麗的馬車還是會被打回南瓜的原形!市場不可能永遠如我們所料地漲跌,但若能明白「退步原來是向前」的道理,潮落之時,也許蓄積的是另一股更大的潮起能量!

快速結論:眾人皆追逐潮流之際,懂得退後一些或許不會被浪潮淹沒!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首 宋.張無盡

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

及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

    這首詩是描寫唐朝趙州從諗禪師悟道的事情。有一次,一位初學佛法的弟子,問趙州禪師一個問題:「末劫時,還有沒有『這個人』?」佛教認為這個世界必定要經過成、住、壞、空四大劫。到了末劫的時候,我們這個人會不會壞?還有沒有業識?

    趙州禪師回答:「會壞。」

    弟子聽了之後,接著又問:

   「如果『這個人』會壞,那怎麼辦呢?我們就隨他去嗎?」

    趙州禪師不在意的說:「隨他去!」

    弟子聽了禪師的話後,覺得非常懷疑。而趙州禪師自己後來想想,也不敢確定回答的話是否恰當,因此終日惴惴不安,無法安心。於是,為了求得內心的安定,趙州禪師跋涉千山萬水,到處去參究正確的答案,而留下了「一句隨他語,千山走衲僧」的佳話。

    為了心中的一個問題不能明白,無法釋然,八十歲的趙州禪師不怕路途顛躓,四處尋找真切的答案。經過許多年以後,倦遊歸來,結果什麼也沒有得到,才知道自己過去在外面奔波尋找,只是緣木求魚,空費了草鞋錢。

    這首詩的含意是什麼呢?就是說「道」不必向外界追求,無須到心外尋覓,因為「道在邇」,道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如果我們迷糊了心智,像趙州禪師一般,到處參訪,即使花了很長久的時間,結果還是一片茫然。這首詩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要有求真的熱忱和放下的勇氣。

    佛門說一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的確,一個人必須放下,才能得到自在。古人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們對於人生的榮辱毀譽,能夠超然物外,對於虛幻的功名富貴,能夠淡然不著,凡事提得起,放得下,身心不再為名韁利鎖繫縛,自然能夠得到大自在。

    我們不但要有放下的勇氣,更須具備求真的熱忱。好比趙州禪師為了一句話,不辭千辛萬苦地尋找答案;這種求真的精神,正可作為世人的模範。

(摘錄自星雲法師人間佛教叢書:禪學與淨土---禪淨篇>>禪師與禪詩)

小樂心得:

這篇文章很能給投資人當頭棒喝。面對市場上的變化,許多堪稱用功的投資人,不惜花費時間與金錢鑽研與投資有關的知識及操作策略,甚至參加各種投資座談或投顧會員。他們往往認為,只要努力用功,就可以在投資上有所斬獲。可惜的是,這些投資人只懂得向外追求形而下的理論知識,卻忽略了從認識自己的投資心理、決策行為開始。正如趙州禪師雖有極大的求知熱忱,但最後才知道自己的奔波尋找是徒勞無功的。我認為從事投資時,求知的熱忱固然重要,但須懂得先面對自己的盲點,承認自己的不足,願意先從自己的行為加以改變。如若不然,即使再多的熱忱,也會因對於本身的認知不足,錯失了許多提升績效的可行之路。

快速結論:

投資需要求知與熱忱,但須從自身培養正確的投資信念與態度開始!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823dd54564e9258841cfce59c82d158ccbf4e94

58ee3d6d55fbb2fb53254b894f4a20a44623dc1a

730e0cf3d7ca7bcbf95bbd24be096b63f624a89d  

  

原文

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耶轍。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臣有所與其擔纏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於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穆公見之,使行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而黃。"使人往取之,牡而驪。穆公不說。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於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馬,乃有貴乎馬者也。"馬至,果天下之馬也。(列子•說符)

白話翻譯:

伯樂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有名的相馬高手,他的相馬技能是天下有名的。在伯樂暮年之時,秦穆公召見他時說:“在您的後輩人中有誰能夠繼承您尋找千里馬呢?”

伯樂回答道:“一般的良馬,它的特徵很明顯,可以從其外表上、筋骨上觀察出來。而天下難得的千里馬,表面上與一般的好馬差不多。不過,一匹千里馬奔跑起來,刹那間從你眼前一閃而過,不一會兒遠馳得無影無蹤,讓人看不到飛揚的塵土,尋不著它奔跑的足跡。我的兒子們都是才能低下的人,對於好馬的特徵,我可以告訴他們,對於千里馬的特徵,那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僅憑自己相馬的經驗來判斷,他們是無法掌握的。不過,在過去同我一起挑過菜、擔過柴的人當中,有一個名叫九方皋的人,他的相馬技術很高,的確不比我低,請大王召見他吧。”秦穆公便召見了九方皋,並叫他到各地去尋找千里馬。

九方皋到各處尋找了三個月後,回來報告說:“我為大王您尋找到了一匹千里馬。”秦穆公急著問:“那匹馬是什麼樣的馬呢?”九方皋回答:“那是一匹黃色的母馬。”秦穆公於是派人去取,卻是一匹黑色的公馬。這時候秦穆公很不高興,便把伯樂叫來,對他說:“你推薦的人連馬的毛色與公母都分辨不出來,又怎麼能認識出千里馬呢?太不中用啊!”

伯樂這時長歎一聲說道:“想不到他識別馬的技術竟然高到這種地步了啊!這就是要高出我千倍萬倍乃至無法計算的長處了。九方皋看到的,是馬具有的精神和機能。他看馬時,眼裏只看到了馬的特徵而不着馬的皮毛,注重它的本質,去掉它的現象;他只看那應該看到的東西,不去注意那不該注意的東西;他審察研究時,只注意那應該審察研究的方面,拋棄了那不必審察的方面。九方皋相馬的價值,遠遠高於千里馬的價值,這正是他超過我的地方啊!”等到把那匹馬從沙丘那地方牽到秦穆公和伯樂面前時,大家一看,果然是名不虛傳的、天下少有的千里馬。

小樂思維:

    相馬一文中伯樂提及千里馬的特徵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似乎落入一種神秘主義之中!實際上他要強調的是挑選千里馬時不能只從外表、筋骨等外顯因素著手!挑選真正的優秀公司也是如此不能只用量化的數據來衡量,這也說明了選股是一項科學與藝術兼而有之的學問!伯樂讚嘆九方皋能夠看出好馬的本質所在而在選股上葛拉漢的價值投資法注重安全邊際原則強調買進價格低於價值的低估股,但其投資法的承繼者,也就是股神巴菲特則有所修正他說:「我的投資方法仍師承於葛拉漢學派,但是考量更多層面的質性分析,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管理的資金規模越來越龐大,對於一些經營較出色的企業,買進價格不會那麼的斤斤計較。」也就是說,投資一家企業的股票不是只有在非常便宜的安全邊際價格買進,而是如果這家公司是一家具有成長性的優質企業,用合理的價位買進亦可創造不錯的績效!就如同九方皋一般,投資者若能注重「質性」的因素,例如經營管理團隊的誠信、產品品牌獨特性等,而不只是看到企業表象的量化因素,那麼選出企業中的千里馬就不再是不可能的任務!

相關書籍推介

從A到A+

從A到A+

 

購書連結: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llenlinp/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02911

積極型價值投資法:超越市場漲跌的贏家法則

積極型價值投資法:超越市場漲跌的贏家法則

 

購書連結: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llenlinp/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7421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經典的理財智慧:《計然之策》(轉貼)

璀璨的5千年中華文明,有很多寶藏值得我們開發。

《計然之策》是我國最早出現的商業經營原則。計然的這些見解十分中肯地揭示了商業運作的最為基本的規律,它對後世商人搞好經營工作具有極好的指導作用,是彌足珍貴的商業文化經典箴言。

 現在經商、學習工商管理,都在向西方學習。原來中國古代也有這麼多這麼好的經商致富理論還包含了許多儒家道家的思想,值得我們去研究,去開發。

 對於《計然之策》我下面總結得還不夠詳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百家講壇,2011年128期的《致富寶典》視頻收看。

 《百家講壇》中講到的《計然之策》--富家之術,覺得對炒股票,做生意都很有用處。

富家之術

1、旱則資舟,水則資車。待乏。

大旱之年,要想到水災之年的交通工具舟,水災之年要想陸上交通工具車。

知鬥則修備,時用則知物。

事先準備好商品,不能等著市場上商品短缺了。消費者急需了,才急忙地進貨。

必須事先瞭解消費者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需要什麼樣的商品。必須懂得什麼的商品能滿足消費者什麼樣的需求。

2、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貴上極則反賤,賤上極則反貴。

3、務完物,無息幣,無敢居貴。

保持貨物的完整,品質的完好。

小步勤挪,讓商品和資金像流水一樣流動起來。加快資金和商品的周轉速度。

不能把價格高昂的商品壓著。

計然之策

計然,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期越國經濟學家。然又作倪,或作研。他曾南游于越,範蠡師事之。

計然曾輔佐越王勾踐爭霸圖強。

《史記》說“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那麼,“計然之策”到底是什麼呢?

  所謂“計然之策”,就是計然從經濟學的角度提出的治國方略。主要是指農業豐歉循環論、儲備論、平糴論、“息貨”論(商品流通理論)、價格論、貨幣周轉論、國家調節論、自然貧富論及“積著之理”等。

其“積著之理”,是古代最早出現的商業經營管理原則。總之,“計然之策”用一名話概括就是“以商富國論,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

  一是富國強兵論-一治國方略。要知道軍事就在於從事戰備,做好後勤戰略防備工作,時刻準備好待用之物。

如果能知曉國庫物資的多少,相互對照各種物資的供需狀況,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瞭若指掌了。一個國家如果想要富國強兵、稱雄於天下,只有首先將經濟基礎打好,國家物質富足了,才可能有條件訓練軍隊,使自己的國家兵力強盛,

而人民的富足,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

  二是貨物增值論-一經商良策。要知道貨物的生產季節與社會需求的關係,才算得上知道貨物。

季節與需求的關係能夠明確了,那麼,所在天下貨物的供需行情,就能夠看清楚了。年歲在“金”時農業就會豐收,在“水”時就會歉收,在“木”時就會發生饑荒,在“火”時就會乾旱。

乾旱時就要先預備船隻,水澇時就得先準備好車輛,這才是掌握貨物價格漲跌的關鍵。

  三、富國強兵論與略貨物增值論相輔相成。前者是戰略層面,是方向,目的;後者是戰術層面,是行動,手段。

二者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繫,不可分割。

  計然曰:“故歲在金,穰;水,毀;木,饑;火,旱。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饑。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辟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

計然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按照五行的說法,歲星處於金位,是豐年;處於水位,是荒年;處於木位,有饑荒;處於火位,是旱年。旱年則預造船只,水年則預造車輛,這是適應市場變化的一個經營法則。

  《越絕書·計倪內經》載論),即主張由國家來平糶糧食,使糧價維持在30至80錢之間,以便做互“農末俱利”,隨著物價的彈性而起伏,關卡的稅收和市場的供給都不缺乏,這乃是治理國家必須遵守的基本法則。

  在這裡,計然從治理國家的角度去闡述市場運行的規律:

“太陰三歲處金則穰,三歲處水則毀,三歲處木則康,三歲處火則旱”。太陰即木星,在天空的相對位置每12年為一週期。運行至酉宮(方位)稱歲在金,是“穰”,即大豐年;又6年運行至卯宮為歲在木是“康”,即小豐年;運行至子宮是為歲在水為:毀”,即大荒年,隔6年至午宮是歲在火,又是旱年。

也就是說農業生產,是6年豐收,6年乾旱,12年有一次大饑荒。

計然認為,掌握這種年歲豐歉的迴圈知識,就可預測五穀及其它商品價格變動的趨勢,可以利用它使國家財政豐裕和個人致富。

計然認為,出售的穀子如果每鬥價格為20錢,農人就要吃虧;如果每鬥賣到90錢,商人就要吃虧。要是商人吃虧了,錢財就不會流到社會;如果農人吃虧了,田地就會荒蕪。

    因此,穀價最高不得超過80錢,最低不得少於30錢,這樣農人、商人才會雙雙有利。這就是史傳的“平糴論”(或平糶,而且又從商業運作的角度談論了應當如何去具體操作。他的觀點無疑是十分有見地的、具有實戰意義的。

  除此之外,計然還認為,要在商業領域裡保持長盛不敗,關鍵要善於“用智”。

他曾經這樣說:“積蓄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具行如流水。”

這段話說明瞭囤積發財的關鍵在於務求把貨物賣光和決不貸款,它意思是說,經營商業的基本法則是,貨物必須完好,不積壓商品,在商品的銷售過程中,容易腐爛的貨物和食品不要長期貯存,不要囤積貨物企圖抬價。考察某種商品是有餘還是不足,就可以預知它的貴賤。價格上揚到了極限就會下跌,下跌到極限又會上揚。因此,價格上揚時就要像對待糞土一樣及時出售,當價格下跌時就要如同珍愛珠玉一樣及時收購。應該使資金貨物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通。

 

  計然之策本是計然教越王勾踐以商富國,勾踐用之十年竟國富而霸,不但最終打敗了強大的吳國,報仇雪恥,之後又進軍中原,成為春秋時期的五大霸主之一。

范蠡在助勾踐滅吳後就功成身退,他用計然之策富家,他到了陶這個地方,叫朱公,後人尊為陶朱公。《

史記.貨殖列傳》為貨殖者作傳,先寫陶朱公,再寫子貢。太史公寫道:“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乃治產積居,與時逐而不責於人。故善治生者,能擇人而任時。

”由此,范蠡在十九年之中三次賺取千金,年老後子孫繼業,“遂至巨萬,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

  jì rán zhī cè

  【解釋】:泛指生財致富之道。

  【出處】:相傳越王勾踐困於會稽之上,用計然之策,修之十年而國富;

範蠡既雪會稽之恥,用計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萬。

所謂計然之策,主要指“六歲穰六歲旱”的農業迴圈學說,農末俱利的平糴論,以及物價觀測、貴出賤取等經商致富的“積著之理”。

後因以泛指生財致富之道。

  計然十八策:

生意要勤緊,懶惰則百事廢。

接納要溫和,躁暴則交易少。 

議價要訂明,含糊則爭執多。

帳目要稽查,懶怠則資本滯。

貨物要整理,散漫則必廢殘。

出納要謹慎,大意則錯漏多。

期銀要約定,延遲則信用失。

臨事要責任,放棄則受害大。

用度要節儉,奢侈則用途竭。

買賣要隨時,挨延則機會失。

賒欠要識人,濫出則血本虧。

優劣要分清,苟且則必糊塗。

用人要方正,詭譎則受其累。

貨物要面驗,濫收則售價低。

錢賬要清楚,糊塗則弊竇生。

主心要鎮定,妄作則誤事多。

《史記。貨殖列傳》

商祖-白圭。

1、“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別人不要的東西,我要。

別人都要的東西,我給。

2、“歲孰取穀,予之絲漆。繭出取帛絮,予之食”

秋天稻穀成熟,價格低廉,白圭大舉收購。賣出蠶絲。

春天春蠶吐絲,蠶絲價格低廉,白圭收購蠶絲,賣出去年秋天收購的糧食。

3、“智勇仁強”

智不足與權變

勇不足以決斷

仁不能以取予

強不能有所守

雖欲學吾術

終不告之矣

 

來源網址: http://beta.club.sohu.com/licai/thread/ybviqo96oo/#p1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