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理財智慧:《計然之策》(轉貼)

璀璨的5千年中華文明,有很多寶藏值得我們開發。

《計然之策》是我國最早出現的商業經營原則。計然的這些見解十分中肯地揭示了商業運作的最為基本的規律,它對後世商人搞好經營工作具有極好的指導作用,是彌足珍貴的商業文化經典箴言。

 現在經商、學習工商管理,都在向西方學習。原來中國古代也有這麼多這麼好的經商致富理論還包含了許多儒家道家的思想,值得我們去研究,去開發。

 對於《計然之策》我下面總結得還不夠詳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百家講壇,2011年128期的《致富寶典》視頻收看。

 《百家講壇》中講到的《計然之策》--富家之術,覺得對炒股票,做生意都很有用處。

富家之術

1、旱則資舟,水則資車。待乏。

大旱之年,要想到水災之年的交通工具舟,水災之年要想陸上交通工具車。

知鬥則修備,時用則知物。

事先準備好商品,不能等著市場上商品短缺了。消費者急需了,才急忙地進貨。

必須事先瞭解消費者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需要什麼樣的商品。必須懂得什麼的商品能滿足消費者什麼樣的需求。

2、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貴上極則反賤,賤上極則反貴。

3、務完物,無息幣,無敢居貴。

保持貨物的完整,品質的完好。

小步勤挪,讓商品和資金像流水一樣流動起來。加快資金和商品的周轉速度。

不能把價格高昂的商品壓著。

計然之策

計然,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期越國經濟學家。然又作倪,或作研。他曾南游于越,範蠡師事之。

計然曾輔佐越王勾踐爭霸圖強。

《史記》說“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那麼,“計然之策”到底是什麼呢?

  所謂“計然之策”,就是計然從經濟學的角度提出的治國方略。主要是指農業豐歉循環論、儲備論、平糴論、“息貨”論(商品流通理論)、價格論、貨幣周轉論、國家調節論、自然貧富論及“積著之理”等。

其“積著之理”,是古代最早出現的商業經營管理原則。總之,“計然之策”用一名話概括就是“以商富國論,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

  一是富國強兵論-一治國方略。要知道軍事就在於從事戰備,做好後勤戰略防備工作,時刻準備好待用之物。

如果能知曉國庫物資的多少,相互對照各種物資的供需狀況,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瞭若指掌了。一個國家如果想要富國強兵、稱雄於天下,只有首先將經濟基礎打好,國家物質富足了,才可能有條件訓練軍隊,使自己的國家兵力強盛,

而人民的富足,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

  二是貨物增值論-一經商良策。要知道貨物的生產季節與社會需求的關係,才算得上知道貨物。

季節與需求的關係能夠明確了,那麼,所在天下貨物的供需行情,就能夠看清楚了。年歲在“金”時農業就會豐收,在“水”時就會歉收,在“木”時就會發生饑荒,在“火”時就會乾旱。

乾旱時就要先預備船隻,水澇時就得先準備好車輛,這才是掌握貨物價格漲跌的關鍵。

  三、富國強兵論與略貨物增值論相輔相成。前者是戰略層面,是方向,目的;後者是戰術層面,是行動,手段。

二者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繫,不可分割。

  計然曰:“故歲在金,穰;水,毀;木,饑;火,旱。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饑。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辟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

計然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按照五行的說法,歲星處於金位,是豐年;處於水位,是荒年;處於木位,有饑荒;處於火位,是旱年。旱年則預造船只,水年則預造車輛,這是適應市場變化的一個經營法則。

  《越絕書·計倪內經》載論),即主張由國家來平糶糧食,使糧價維持在30至80錢之間,以便做互“農末俱利”,隨著物價的彈性而起伏,關卡的稅收和市場的供給都不缺乏,這乃是治理國家必須遵守的基本法則。

  在這裡,計然從治理國家的角度去闡述市場運行的規律:

“太陰三歲處金則穰,三歲處水則毀,三歲處木則康,三歲處火則旱”。太陰即木星,在天空的相對位置每12年為一週期。運行至酉宮(方位)稱歲在金,是“穰”,即大豐年;又6年運行至卯宮為歲在木是“康”,即小豐年;運行至子宮是為歲在水為:毀”,即大荒年,隔6年至午宮是歲在火,又是旱年。

也就是說農業生產,是6年豐收,6年乾旱,12年有一次大饑荒。

計然認為,掌握這種年歲豐歉的迴圈知識,就可預測五穀及其它商品價格變動的趨勢,可以利用它使國家財政豐裕和個人致富。

計然認為,出售的穀子如果每鬥價格為20錢,農人就要吃虧;如果每鬥賣到90錢,商人就要吃虧。要是商人吃虧了,錢財就不會流到社會;如果農人吃虧了,田地就會荒蕪。

    因此,穀價最高不得超過80錢,最低不得少於30錢,這樣農人、商人才會雙雙有利。這就是史傳的“平糴論”(或平糶,而且又從商業運作的角度談論了應當如何去具體操作。他的觀點無疑是十分有見地的、具有實戰意義的。

  除此之外,計然還認為,要在商業領域裡保持長盛不敗,關鍵要善於“用智”。

他曾經這樣說:“積蓄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具行如流水。”

這段話說明瞭囤積發財的關鍵在於務求把貨物賣光和決不貸款,它意思是說,經營商業的基本法則是,貨物必須完好,不積壓商品,在商品的銷售過程中,容易腐爛的貨物和食品不要長期貯存,不要囤積貨物企圖抬價。考察某種商品是有餘還是不足,就可以預知它的貴賤。價格上揚到了極限就會下跌,下跌到極限又會上揚。因此,價格上揚時就要像對待糞土一樣及時出售,當價格下跌時就要如同珍愛珠玉一樣及時收購。應該使資金貨物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通。

 

  計然之策本是計然教越王勾踐以商富國,勾踐用之十年竟國富而霸,不但最終打敗了強大的吳國,報仇雪恥,之後又進軍中原,成為春秋時期的五大霸主之一。

范蠡在助勾踐滅吳後就功成身退,他用計然之策富家,他到了陶這個地方,叫朱公,後人尊為陶朱公。《

史記.貨殖列傳》為貨殖者作傳,先寫陶朱公,再寫子貢。太史公寫道:“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乃治產積居,與時逐而不責於人。故善治生者,能擇人而任時。

”由此,范蠡在十九年之中三次賺取千金,年老後子孫繼業,“遂至巨萬,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

  jì rán zhī cè

  【解釋】:泛指生財致富之道。

  【出處】:相傳越王勾踐困於會稽之上,用計然之策,修之十年而國富;

範蠡既雪會稽之恥,用計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萬。

所謂計然之策,主要指“六歲穰六歲旱”的農業迴圈學說,農末俱利的平糴論,以及物價觀測、貴出賤取等經商致富的“積著之理”。

後因以泛指生財致富之道。

  計然十八策:

生意要勤緊,懶惰則百事廢。

接納要溫和,躁暴則交易少。 

議價要訂明,含糊則爭執多。

帳目要稽查,懶怠則資本滯。

貨物要整理,散漫則必廢殘。

出納要謹慎,大意則錯漏多。

期銀要約定,延遲則信用失。

臨事要責任,放棄則受害大。

用度要節儉,奢侈則用途竭。

買賣要隨時,挨延則機會失。

賒欠要識人,濫出則血本虧。

優劣要分清,苟且則必糊塗。

用人要方正,詭譎則受其累。

貨物要面驗,濫收則售價低。

錢賬要清楚,糊塗則弊竇生。

主心要鎮定,妄作則誤事多。

《史記。貨殖列傳》

商祖-白圭。

1、“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別人不要的東西,我要。

別人都要的東西,我給。

2、“歲孰取穀,予之絲漆。繭出取帛絮,予之食”

秋天稻穀成熟,價格低廉,白圭大舉收購。賣出蠶絲。

春天春蠶吐絲,蠶絲價格低廉,白圭收購蠶絲,賣出去年秋天收購的糧食。

3、“智勇仁強”

智不足與權變

勇不足以決斷

仁不能以取予

強不能有所守

雖欲學吾術

終不告之矣

 

來源網址: http://beta.club.sohu.com/licai/thread/ybviqo96oo/#p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樂 的頭像
    小樂

    小樂的生存之道:理財規劃/存股策略/被動現金流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