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上有人問0056的配息情況,另外我也找到這篇專訪文章來說明0056以後的配息策略!
問:0056過去幾乎是兩年才配一次,可以改善嗎?
劉宗聖總經理:這個以後應該不會再發生了,我們第一次有息卻不能配,是因為跌破發行淨值。我們掛牌都會先定一個價格,過去採用指數的百分比來訂IPO價格(例如:百分之一),我們要衡量買賣一張的價格,才不會一張要一百萬。
但是一般來說不希望跌破發行淨值還配息,因為在資本虧損的情況下,配息來源會是本金,這就有違投資公義了。表示基金操作那麼爛,還配什麼息?其實都配到本金去了,如果配到本金,就跟老鼠會一樣,後面進來的錢拿去配給前面的人,配到最後基金可能就倒了。
但這是主動型基金主動操作的結果。0056在掛牌之後就跌下來,並不是操作很爛,而是跟著指數下來,而拿到的息不配出去,會讓基金的淨值outperform這個index,因為息都在帳上,這就不是好的指數化產品。
所以過去我們都是希望超過一個百分比,就把息配掉,這樣子淨值才能貼近指數的表現。所以後來我們跟主管機關建議,得到認同,即使市價在發行淨值以下也可以配,只要有息拿到,就可以配,所以隔一年就配了。
而金融海嘯那一年,發生的是,把已實現獲利跟未實現獲利全部加在一起,要正的才可以配,對我來講,同樣的,我不是故意可以已實我不把它已實,像主動型一樣,主動型為了因應申贖,就要實現流動,不然會有結構性管理的問題。但是我的已實跟未實是追蹤指數的表現,為什麼要用這種主動型已實加未實管理的方式,負的就不能配。所以後來我們也反應這個問題,只要有息,我們統統配。所以這兩個問題都解決了,我們希望將來每年十檔都可以配。
重要的是說,現在台灣的投資人,一般像日本一樣,當成年金,整存零付。如果是這種情況,就不一定要做年配息的ETF,可以做月配息的,像是日本就特別喜歡月配息。而年配息的話就會讓流動跟規模過度集中在配息前後,如果你把它變成每個月配息,流動就會分散。如果隨著時間,規模和流動性都增長了,就不會像現在會有季節性的變大。所以將來可能會去設計一些每月配息的ETF。
問:除了台灣50,其他ETF的流動性都不夠,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改善?劉宗聖總經理:其實像是0056一年配一次息,所以在我們看起來它是屬於比較季節性的標的,因為台灣大多在第四季配息,所以會有季節性的規模、成交量稍微好一點,而我們的經驗大概是三十到四十天就可以填息,更加深在一到三季不太持有0056,但是第四季就會出現規模與流動性增加的情況,所以在第一季填息完就會出場。
所以我們觀察到像是高股息這類的產品,尤其是台灣配息的節奏,會讓他變成一年作一趟的結果,而台灣50則是跟著指數高低,低了就有人買,高了就有人賣,所以沒有季節的差異,組成很多元,屬於比較常態的分配。
Read more:
http://buffettism.blogspot.com/2012/05/buffettism-08.html#ixzz22jaPQWL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