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股這件事情是任何一個投資股市者都需面對的問題,就像到超市選購物品,面對架上琳瑯滿目的商品,該怎麼選才能物超所值,這才是消費者(投資者)所關心的。俗話說得好:「好的股票帶你上天堂,不好的股票帶你住套房。」事實上,我們也不可能買到只漲不跌的股票。那麼該如何挑選?市場上發展出不同的選股邏輯,如現金殖利率法、本益比法、股價淨值比法、股東權益報酬率法……等。但不管怎麼選,都不應該挑選自己所熟悉產業以外的公司股票。這就是「能力圈」的概念。下面我們摘引幾段文章來說明能力圈的意涵:

    巴菲特(1996)告訴我們投資成功最重要的是能力圈原則:「投資人真正需要具備的是對所選擇的企業進行正確評估的能力,請特別注意"所選擇"(selected)這個詞,你並不需要成為一個通曉每一家或者許多家公司的專家。你只需要能夠評估在你能力圈范圍之內的幾家公司就足夠了。能力圈範圍的大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圈範圍」。

    巴菲特如何畫出自己能力圈呢?

   「圍繞你能夠真正了解的那些企業的名字周圍,畫一個圈,然後再衡量這些企業的價值高低、管理優劣、出現經營困難的風險大小,排除掉那些不合格的企業」。

    對於能力圈以外的公司,無論別人怎麼看好,巴菲特根本不理,哪怕錯過再大的賺錢機會,也不會後悔一點,因為這在他的能力圈以外不該他賺的錢:「我錯過了參與投資手機的好機會,因為手機行業在我的能力圈之外。」

 

    但是對自己能力圈以內的公司,巴菲特會拚命努力研究分析:

「我將會每次選擇一個行業,逐步成為能夠相當精通6個行業的專家。我不會簡單接受關於任何一個行業的傳統看法。我要努力研究分析得出自己的獨立看法。如果我選擇的是一家保險公司或一家造紙公司,我會在腦子里想像,自己處於這樣一個情境之中:我剛剛繼承了這家公司,而且這家公司將是我們整個家庭擁有的唯一財產。我應該對這家公司做些什麼?我要考慮哪些東西?我擔心什麼東西?誰是我的競爭對手?誰是我的客戶?我會走出辦公室,去與客戶們交談。我要弄清楚,與其他同行企業相比,我們這家公司的優勢是什麼,劣勢是什麼?如果你這樣做了研究分析的功課,那麼你就有可能會比管理層更加真正了解這家公司。」

以上幾段文字說明了巴菲特如何運用能力圈概念來研究分析個股。而就我而言,在小樂的倉儲股名單中,你或許不會看到科技股(少數龍頭股除外)、金融股的名單,這是因為這些產業超出我能力圈的範圍,所以我就不列入。而我之所以製作小樂倉儲股數據版,目的也是要從台股一兩千檔個股中,挑出近六年每年都獲利的公司進行觀察,再從各項數據及研究報告當中挑出自己認為可以長期投資的標的。如果害怕選股,選擇指數型基金(如台灣50/台灣高股息)應是不錯的選擇,如果要求更高的報酬率,不妨藉由我的檔案篩選出自己認同的公司吧!

附錄:巴菲特能力圈原則

1.能力圈如同朋友圈一樣貴精不貴多

我覺得能力圈如同朋友圈一樣,關鍵在精不在多。一個真正的好友足夠你幸福一生了,一個能力圈內的好公司就足以讓你享用一輩子了。

巴菲特說:「對你的能力圈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圈的范圍大小,而是你如何能夠確定能力圈的邊界所在。如果你知道了能力圈的邊界所在,你將比那些能力圈雖然比你大5倍卻不知道邊界所在的人要富有得多」。

1951年,20歲的巴菲特發現自己的老師格雷厄姆是GEICO公司的董事會主席後,開始對這家公司產生了興趣:「我20歲時把自己一半的財產都投資到了GEICO股票上。」

2.巴菲特成功關鍵在於堅守能力圈

    蘇格拉底說:知道自己的無知的人才是最聰明的人。用孔子的話就是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為什麼歷史上成千上萬的投資大師中,只有巴菲特在2008年通過投資成為身家620億美元的世界首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巴菲特特別能夠自製,總是能夠堅守自己的能力圈:「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他到底知道什麼,而是他們是否真正明白自己到底不知道什麼。」

巴菲特曾經說:「我對IBM創始人之子托馬斯•沃森了解一些。我可以告訴你他說過的一句非常聰明的話:"我並不是一個天才。但在某些方面相當聰明,我就一直專注於這些方面。"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建議,也適用於股票投資。」

看看巴菲特過去40多年的股票投資組合,你會發現巴菲特長期持有自己從小就非常熟悉的公司:他6歲就賣過的可口可樂,他13歲開始做報童送了三年的《華盛頓郵報》,他經常使用其信用卡的美國運通,生產他天天用的剃須刀的吉列(後來並入寶潔),卻幾乎沒有一家是高科技企業。

    巴菲特解釋說:「我們努力固守於我們相信我們可以了解的公司。這意味著那些公司具有相對簡單且穩定的特徵。如果企業業務非常復雜而且不斷變化,那麼我們就實在是沒有足夠的聰明才智去預測其未來現金流量。碰巧的是,這個缺點絲毫不會讓我們感到困擾。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他到底知道什麼,而是他們是否真正明白自己到底不知道什麼。只要能夠盡量避免犯重大的錯誤,投資人只需要做很少幾件正確的事情就足以成功了。」

堅持能力圈原則,最大困難在於,如何能夠抵擋住為了追逐更多利潤跨出能力圈的誘惑。

    上世紀90年代後期,網路高科技股大牛市,巴菲特卻一股也不買,盡管這讓他在1999年盈利只有0.5%,而當年股市大漲21%。巴菲特卻依然堅持能力圈原則:

「我們的投資原則如果運用到科技股上也會同樣有效,但我們並不知道該如何具體運用。如果我們今年虧了錢,我們會在第二年賺回來,並向你解釋我們是如何做到的。我確信比爾•蓋茨運用的是和我們同樣的投資原則。他理解高科技企業的方式與我理解可口可樂或吉列公司這些傳統企業的方式一樣。我可以肯定地說,他同樣也是尋找一個投資的安全邊際,我可以肯定,他估算安全邊際時,就像他擁有整個企業一樣,而不是僅僅擁有一隻股票。所以,我們的投資原則對於任何科技股都同樣適用。只不過我們並不是能夠把這些原則具有運用到科技股上的人而已。如果我們在自己的能力圈裡面找不到值得投資的企業,我們並不會因此就去擴大我們的能力圈。我們只會選擇耐心等待。」

結果從2000年開始,美國股市網路股泡沫破裂,股市連跌三年,跌幅超過一半。巴菲特這三年卻盈利10%,大幅跑贏市場。

3.巴菲特不斷拓展能力圈

    可能是由於巴菲特和蓋茨的友誼越深,兩人的交流討論越來越深入,把巴菲特對高科技的了解推升到更高的水平。(2005年蓋茨加入伯克希爾公司董事會)巴菲特現在也會用電腦上網,用谷歌搜索,也會收發電子郵件。巴菲特在不斷擴展他的能力圈。

 

    2002年,巴菲特投資Level 3高速網路通信公司5億美元。巴菲特對Level 3通信公司充滿信心的一個原因是人,他的老友沃爾特•斯科特擔任董事會主席:「有時候,你會在你的能力圈之外進行投資。Leve 3通信公司就是我在能力圈之外的投資之一。但是我是把賭注押在人的身上,我覺得我非常了解這個人。有些時候別人也會把賭注押在我的身上。」

 

    1999年,巴菲特收購了Great Lakes化學公司6.8%的股份,還收購了TCA有線電視公司8.1%的股份。2003年購買了Nextel 5億美元的債務和優先股。他還收購了全球第七大電子元件銷售企業TTI公司。隨著電腦時代的發展,也隨著巴菲特對科技的理解,巴菲特不斷擴大了自己的能力圈。他在2011年買入107億美元IBM股票。

 

    巴菲特2011年11月14日接受CNBC訪問時,記者問:「這次投資IBM是不是你完全改變了你研究科技股的基本原則了呢?」

    巴菲特回答:「我關注研究所有股票,但我研究的結論是,大部分公司我根本無法預測它們未來的經營發展前景。」

 

    記者又問:「你研究後認為IBM更大程度是一家服務公司而不是一家硬體和軟體公司,幾乎不再是一家高科技公司?」

    巴菲特回答:「IBM是一家幫助企業IT部門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的公司。」

    巴菲特對科技企業的胃口遠遠不止這107億美元的手筆。

    2011年聖誕節,巴菲特寫給聖誕老人的2012年新年願望名單列出他最想收購的企業。名單上先是幾家已完成而被劃去的公司,這是巴菲特噎完成收購的公司:GEICO、伯靈頓鐵路、物流巨頭McLane。後面是巴菲特希望收購的三家企業: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富國銀行、谷歌。

    82歲的巴菲特竟然想要收購谷歌這個全球市值最大的高科技企業,等他100歲時,他的能力圈會拓展到多麼巨大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