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 (又稱稟賦效應):

稟賦效應是指當個人一旦擁有某項物品,那麼他對該物品價值的評價要比未擁有之前大大增加。它是由Thaler(1980)提出的。這一現象可以用行為金融學中的“損失厭惡”理論來解釋,該理論認為一定量的損失給人們帶來的效用降低要多過相同的收益給人們帶來的效用增加。因此人們在決策過程中對利害的權衡是不均衡的,對“避害”的考慮遠大於對“趨利”的考慮。出於對損失的畏懼,人們在出賣商品時往往索要過高的價格。(MBA財經百科)

    這個效應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投資人在面對手中持股虧損時,仍然繼續持有而不願停損。古語有言:「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也在說明人常高估自己擁有的東西之價值。因此,在面臨手中股票下跌時,不願意以較低的價格賣出,即是此種人性心理的偏誤。

    我認為,除非投資人在買進股票之前做過詳實的研究與分析,了解股票價值與價格的關係,並設定買賣的機械式操作,才不至於落入與股票談戀愛的思維中。俗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又謂:「能捨才能得!」面對持有的投資標的發生了質變,就應該斷然殺出!反之,若是確認手中的持股仍具有價值,即使漲多也不輕易賣出;跌深也不輕易出脫!當然,要確認企業的股票是否具有價值,誠需要一些量化(如財報營收數據)或質化(如經營者理念、企業精神、品牌形象)的分析,並記得永遠要考量葛拉漢所說的「安全邊際原則」。否則再好的股票在錯誤的價格買進,仍是悲劇一場呀!

    至於為什麼投資人很難將手中虧損的股票加以出清,除了原賦效應之外,其影響的因素有處置效應(disposition effect)、過度自信、過度樂觀以及自我歸因偏誤……等,留待之後再來討論!

快速結論:

為避免原賦效應,事先的個股研究以及設定買賣原則是很重要的,別讓自己的好惡影響了投資的判斷力!

心得補充:

之前剛投入股市時我也曾掉入原賦效應之中,一心認為自己手中的持股是具有價值的!事實卻證明我的選擇是錯誤的!那是我沒有認清該家企業在量與質的分析上,已然落居下風,但卻不願承認自己的失誤,只是一昧催眠自己說該家公司處在前景良好的的產業上,有機會改善其獲利的體質。假如我能早一點認清自己受到原賦效應的影響,早一步出清股票,或許我的損失就不會那麼慘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