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 宋.張無盡

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

及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

    這首詩是描寫唐朝趙州從諗禪師悟道的事情。有一次,一位初學佛法的弟子,問趙州禪師一個問題:「末劫時,還有沒有『這個人』?」佛教認為這個世界必定要經過成、住、壞、空四大劫。到了末劫的時候,我們這個人會不會壞?還有沒有業識?

    趙州禪師回答:「會壞。」

    弟子聽了之後,接著又問:

   「如果『這個人』會壞,那怎麼辦呢?我們就隨他去嗎?」

    趙州禪師不在意的說:「隨他去!」

    弟子聽了禪師的話後,覺得非常懷疑。而趙州禪師自己後來想想,也不敢確定回答的話是否恰當,因此終日惴惴不安,無法安心。於是,為了求得內心的安定,趙州禪師跋涉千山萬水,到處去參究正確的答案,而留下了「一句隨他語,千山走衲僧」的佳話。

    為了心中的一個問題不能明白,無法釋然,八十歲的趙州禪師不怕路途顛躓,四處尋找真切的答案。經過許多年以後,倦遊歸來,結果什麼也沒有得到,才知道自己過去在外面奔波尋找,只是緣木求魚,空費了草鞋錢。

    這首詩的含意是什麼呢?就是說「道」不必向外界追求,無須到心外尋覓,因為「道在邇」,道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如果我們迷糊了心智,像趙州禪師一般,到處參訪,即使花了很長久的時間,結果還是一片茫然。這首詩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要有求真的熱忱和放下的勇氣。

    佛門說一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的確,一個人必須放下,才能得到自在。古人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們對於人生的榮辱毀譽,能夠超然物外,對於虛幻的功名富貴,能夠淡然不著,凡事提得起,放得下,身心不再為名韁利鎖繫縛,自然能夠得到大自在。

    我們不但要有放下的勇氣,更須具備求真的熱忱。好比趙州禪師為了一句話,不辭千辛萬苦地尋找答案;這種求真的精神,正可作為世人的模範。

(摘錄自星雲法師人間佛教叢書:禪學與淨土---禪淨篇>>禪師與禪詩)

小樂心得:

這篇文章很能給投資人當頭棒喝。面對市場上的變化,許多堪稱用功的投資人,不惜花費時間與金錢鑽研與投資有關的知識及操作策略,甚至參加各種投資座談或投顧會員。他們往往認為,只要努力用功,就可以在投資上有所斬獲。可惜的是,這些投資人只懂得向外追求形而下的理論知識,卻忽略了從認識自己的投資心理、決策行為開始。正如趙州禪師雖有極大的求知熱忱,但最後才知道自己的奔波尋找是徒勞無功的。我認為從事投資時,求知的熱忱固然重要,但須懂得先面對自己的盲點,承認自己的不足,願意先從自己的行為加以改變。如若不然,即使再多的熱忱,也會因對於本身的認知不足,錯失了許多提升績效的可行之路。

快速結論:

投資需要求知與熱忱,但須從自身培養正確的投資信念與態度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